第369章 该怎么样把这个藏宝图交出来?(第3页)
一个个念头在白杨脑海中闪过,又被他一一评估其可行性和风险。
会议室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周部长和李副局长看着陷入沉思的白杨,都没有打扰他。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所长,虽然年纪不大,但思维之敏捷,眼光之长远,往往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却又直击要害的解决方案。
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白杨抬起头,迎上两位领导期盼的目光,脸上露出一丝歉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正在形成方案的专注。
“周部长,李副局长,”白杨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而有力,“‘弃车保帅’的方案,我个人不太赞同。”
“我负责的这些项目,相互关联,是一个整体。强行区分优先级,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听到这话,李副局长的眼神黯淡了一下,周部长的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白杨继续说道:“问题的根源在于电力供应不足。我认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尽快、有效地增加电力供应上,而不是在存量上做文章。”
李副局长苦笑了一下:“白所长,道理我们都懂。可增加电力供应,谈何容易啊?远水解不了近渴……”
“或许……”白杨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解渴的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远。”
他停顿了一下,才缓缓说道:“我们都知道,目前最现实的途径是火电。而火电的关键在于煤。”
“我在想,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否就是全部了?”
“有没有可能,在一些我们尚未充分勘探的区域,存在着尚未被发现的大型、优质煤田?”
这话一出,周部长和李副局长都是一愣。
这不是废话吗?
理论上当然有可能,地质勘探工作一直在进行,每年都有新的发现。
但关键是,这和解决眼前的危机有什么关系?
难道指望天上掉下来一个大煤矿?
白杨看着他们的表情,知道铺垫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巧妙地把“钩子”放下去,让他们自己“咬”上来。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一个初步的、听起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又并非完全没有逻辑支撑的计划,正在慢慢成型……
他需要一点时间来完善这个计划的细节,确保它听起来足够“合理”,足够“科学”,而不是凭空臆想。
“周部长,李副局长,”白杨再次开口,语气变得更加郑重,“请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仔细思考一下。”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新的角度,比如结合一些……嗯,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模型,来重新评估一下我们国家的能源潜力分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他没有把话说死,留足了余地。
但话语中透露出的那份自信和可能性,却让原本已经有些绝望的周部长和李副局长,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微光。
新的技术手段?
理论模型?
评估能源潜力分布?
虽然听起来有些模糊,但出自白杨之口,就让人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期待。
毕竟,眼前这位年轻人,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周部长和李副局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意思。
且不论白杨具体有什么想法,至少,他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接受那个最坏的“弃车保帅”方案,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可能性。
这就够了!
“好!”周部长当机立断,“白杨同志,需要多久?需要部里或者电网局提供什么支持?”
白杨沉吟片刻:“具体方案我还需要仔细推敲和计算。支持嘛……可能需要一些最新的、最详细的全国地质勘探资料。”
“包括一些可能尚未完全公开或者整理的原始数据。另外,可能还需要地质、能源方面专家的配合。”
“没问题!”李副局长立刻表态,“地质资料,只要我们电网局系统有的,全部对你开放!专家方面,你需要谁,我们协调!”
周部长也点了点头:“部里也会全力支持。白杨同志,这件事,关系重大,就拜托你了!”
白杨站起身,神情严肃:“周部长,李副局长,我一定尽力而为。”
送走两位领导,白杨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解决能源瓶颈,这不仅是为了保住他自己的项目,更是为了这个国家能够更快、更稳地奔向工业化的未来。
如何把脑子里的“藏宝图”变成现实的地质报告,这,将是他接下来要攻克的又一个重大“技术难题”。
只不过,这一次,考验的不是他的知识,而是他的“导演”能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