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369章 该怎么样把这个藏宝图交出来?(第2页)

计算机需要电,精密机床需要电,特种冶炼需要电,甚至连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也离不开电。

这些年,他就像一个贪婪的引擎,不断催生出更先进、更强大的工业“怪兽”,而这些“怪兽”无一例外都是嗷嗷待哺的“电老虎”。

国家电网的同志们估计早就被他折腾得焦头烂额了。

他甚至能想象到,调度中心里,那些为了平衡电网负荷而绞尽脑汁、彻夜不眠的工作人员。

李副局长的焦虑,周部长的无奈,他完全理解。

可是,周部长提出的“弃车保帅”方案,白杨却本能地排斥。

他负责的这些项目,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高温合金是为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新型雷达是为了国防预警,先进计算机是为了支撑这一切的运算和模拟……

砍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整个链条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这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乘数效应。

甚至那些民生项目,更是不能砍。

要知道,那些可都是创汇的产品。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开了“放一放”、“降一降”的先例,很可能会打击整个科研和工业战线的士气。

大家憋着一股劲往前冲,突然被告知因为“口粮”不足,得勒紧裤腰带,甚至停下来。

这……不行!绝对不行!

白杨的目光扫过两位领导,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得已”。

显然,走到这一步,他们也是经过了艰难的权衡。

怎么办?

白杨思索着。

解决电力短缺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发电量。

目前国内的主力发电方式是什么?

火力发电。

依靠烧煤。

水力发电?

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几个大型水电站还在规划和建设初期,等它们发力,黄花菜都凉了。

太阳能?

风能?

在这个年代,还处于实验室和小规模试验阶段,效率低,成本高,指望它们挑大梁,更是天方夜谭。

核电?

理论上可行,技术储备也有一些,但建设周期同样漫长。

而且相关的配套工业,比如核燃料处理、反应堆关键部件制造等等,都还需要时间突破。

他这边虽然有些想法,但也需要时间去实现和验证,短期内指望不上。

算来算去,最快、最直接、也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最现实的办法,还是……加大火力发电的规模和效率!

而火力发电的关键是什么?

煤!

充足的、优质的煤炭!

白杨的呼吸微微急促了一些。

他脑子里装着一整个时代的知识和信息。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年代的广袤大地上,还沉睡着多少尚未被发现和有效利用的巨大煤田!

那些高热值、低硫分的优质煤矿,一旦被开采出来,足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飞速发展的中国工业提供强劲的能源心脏!

比如……内蒙古的准格尔、东胜,山西的平朔、河东,陕西的神府……

这些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大型、特大型煤田。

在这个年代,很多还只是地质勘探报告上一些模糊的线条和数字,甚至有的还完全不为人知。

如果能把这些煤矿的位置“点”出来,引导国家进行重点勘探和开发。

那么,困扰眼前的电力危机,至少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有了充足的煤炭,就可以建设更多的坑口电站,升级现有的火电机组,电力供应自然就能跟上工业发展的脚步。

想到这里,白杨的心头豁然开朗。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什么“弃车保帅”,那是没办法的办法,是下策!

自己手里明明握着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工业发展因为缺电而“憋屈”地放慢脚步?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他该如何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将这些煤矿资源的具体位置信息,“告诉”给上面?

他总不能直接拍着桌子说:“周部长,李副局长,我知道在内蒙古的某个地方、山西的某个地方,埋着几百亿吨的好煤,你们赶紧派人去挖吧!”

这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和人设。

一个搞尖端机械和电子工程的研究所所长,怎么会对全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了如指掌,甚至比地质部的专家还清楚?

这太惊世骇俗了,解释不通!

一旦引来怀疑,后果不堪设想。

他身上的秘密太多,经不起这样的“刨根问底”。

白杨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灵感”,一个能够顺理成章地将这些信息“引导”出来的机会和方式。

是利用现有的地质勘探资料,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还是通过某些技术应用,比如遥感来“推断”?虽然这个年代的遥感技术还很初级。

或者,干脆就“设计”一个需要特定地区资源的“新项目”,逼着相关部门去进行更深入的地质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