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44章 《诗学探微》(第2页)
但丁《神曲》中的三重空间架构在此被解构重组:原稿纸的二维网格(天格)与创作主体的三维世界(地格)在"格天地"中达成辩证统一。这种空间叠合让人想起敦煌壁画中的经变图式,世俗场景与佛国净土在同一个画面维度中共存。诗人以方言特有的音韵弹性,实现了贡布里希所谓的"图式与修正"的艺术嬗变。
三、巴洛克式的时空赋格
诗中时空结构呈现出巴赫《赋格的艺术》般的复调美感。"一格"既是空间的最小单位,也是时间的基本刻度。当"一天天"垂直投射于"一格格"的纸面,创作过程便具有普鲁斯特式的"追寻逝去时光"的救赎意味。粤语助词"嘅"(的)在尾句的反复出现,如同本雅明笔下的"灵晕"(aura),为机械复制的现代性焦虑罩上诗意的薄纱。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的"现在时间与过去时间/也许都存在于未来时间"的时间哲思,在此转化为具象的爬格运动。创作主体通过"行哈行"的西西弗斯式劳作,将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存在焦虑,升华为庄子"吾与天地并生"的逍遥境界。这种时空转化机制,暗合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的转换公式,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精神能量。
四、文化身份的方言突围
在全球化语境下,粤语写作犹如坚守文化基因的密码本。诗中"格"字的多义性游戏,实则是方言对抗标准语霸权的符号游击战。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提出的"以物观物"传统,在此转换为"以格观格"的元诗自觉。当诗人说"格嚟格",恰似福柯知识考古学中的话语实践,用边缘方言解构中心话语的权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