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44章 《诗学探微》

《诗学探微:论空间诗学视域下方言写作的困境与突围》

——以树科《爬格仔谂到嘅》为例

文/一言

一、解构语境中的符号迷宫

在当代方言诗歌的版图中,粤语写作犹如岭南榕树的板根,既深扎于古楚语的沃土,又以气根姿态触碰现代性的虚空。树科这首《爬格仔谂到嘅》恰似一帧微缩宇宙的全息图谱,将汉字书写传统中的"格物"精神,转化为后现代语境的符号狂欢。诗中"格"字出现的频次高达14次,形成德里达所谓"延异"的语义场——既是原稿纸的物理网格(grid),又是认知世界的思维格局(frawork),更是突破常规的"格外"(exception)。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述玛德莱娜小点心触发的记忆涌现,与诗中"爱写嘢,细个,细细个"形成跨时空呼应。但粤语特有的叠字传统(细细个/一天天)在此被赋予以巴别塔式的建构/解构能量:从纸张的平面网格(一张张)到时间纵深(一天天),从具象动作(爬哈爬)到抽象思维(格惗),诗人用普通话无法复现的声调起伏(粤语九声),搭建起霍米·巴巴所说的"第三空间"。

二、禅宗公案式的修行图谱

"天格地,地格天,格天地"的循环句式,暗合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破执智慧。宋代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诗中"格格唔完嘅,系格惗"的戛然收束,恰似禅宗话头中的"截断众流"——当逻辑思维穷尽处,方显般若空性。"爬哈爬,行哈行"的重复劳作,亦如临济宗"平常心是道"的日用工夫,在枯燥的"天天格"中顿见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