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43章 《格阈中的诗性突围》(第3页)
四、余韵:在稿纸与天空之间
当收束于"系格惗"的肯定判断时,诗人实则打开了更大的诗学空间。这种开放性与艾略特"客观对应物"理论形成有趣互文:格子既是规训的符号,也是创造的载体。在数字化书写日益普及的今天,树科对方格稿纸的执着,恰似本雅明对"灵光"的挽歌式书写。但诗人并未沉溺于怀旧,而是以孩童般的游戏精神,在格与格的缝隙间种植诗意的种子。
最终我们发现,这组诗作本身即是"格"的产物与超越。它遵循着严格的格律框架(每段四行,押粤语韵脚),却又在语义层面不断突破格阈。这种张力结构,恰如帕斯捷尔纳克所言"诗歌是带着镣铐的飞翔"。在树科的诗学宇宙里,每个格子都是通向自由的门洞,而稿纸本身,成为了丈量天地人神的神秘罗盘。
当沙湖畔的晨光再次照亮稿纸,那些被"爬"过的格子开始闪烁微光。这不是规训的烙印,而是诗性突围的勋章。在格与格的永恒对话中,诗人完成了对创作本质的终极叩问:真正的自由,或许就存在于对必然性的优雅驯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