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方言诗韵中的诗意栖居》(第2页)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它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在《诗歌步道》中,树科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诗意世界。“沙湖畔,韶州广场嘅歌吟”,“沙湖” 和 “韶州广场” 作为具体的地理意象,不仅点明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更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是人们聚集、交流、吟唱诗歌的场所,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成为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李白杜甫白居易,唱唔停”,将古代着名诗人引入诗中,这些诗人意象代表着诗歌的传统和文化底蕴。他们的 “唱唔停”,暗示着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延续,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传统的敬仰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这种古今诗人的对话,使诗歌在时间维度上得到了拓展,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路路见意象,弯弯曲曲,缠缠绵绵睇灵犀”,诗人直接点明了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歌中的道路意象,既指现实中的步道,又象征着诗歌创作的历程。“弯弯曲曲,缠缠绵绵” 的道路,暗示着诗歌创作过程的曲折和复杂,而 “睇灵犀” 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灵感和诗意的追寻。
意象的运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诗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强调了诗人要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进行创作。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也认为,意象是 “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树科在《诗歌步道》中,通过巧妙地编织各种意象,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三、结构的匠心:起承转合的艺术
诗歌的结构是诗歌内容的组织形式,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歌步道》在结构上独具匠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传统诗歌结构方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自由灵动。
诗歌开篇 “黐山黐水黐屋企,有花有草有人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图景,这是 “起”。它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 “张宰挥笔神自闲,我哋大家好欢喜”,进一步描述了诗歌创作的场景和人们的愉悦心情,这是 “承”。它承接上文,使诗歌的情感得以延续和深化。
“诗歌嘅步道,我谂极谂唔明,行行复行行,步道喺布道?心有啲清明”,这里诗人笔锋一转,由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转向对诗歌本质的思考,这是 “转”。“谂极谂唔明” 和 “心有啲清明” 的矛盾表达,体现了诗人在思考过程中的困惑与顿悟,使诗歌的内涵得到了升华。最后 “路路见意象,弯弯曲曲,缠缠绵绵睇灵犀……”,以对意象和诗歌创作过程的感悟作结,这是 “合”。它呼应前文,使整首诗在结构上完整统一,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