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 作品

第28章 王树国(第2页)

2.西部科创港的无墙实验

拆除西安交大的围墙,这一举措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围墙,在传统意义上是学校与外界的界限,拆除围墙意味着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象征着一种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它代表着西安交大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学术孤岛,而是要与社会紧密相连,融入时代的发展潮流。

王树国推动西安交大与300家企业共建实验室,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产教融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践平台和真实的项目案例,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行业需求;学校则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助力企业的创新发展。

这种产教融合模式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从科研经费来看,在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后,西安交大的科研经费实现了大幅增长。据统计,科研经费在短短几年内从每年的数亿元增长到数十亿元,为学校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3.院士落选的胸怀境界

王树国四次院士落选,但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胸怀境界。“让学校产出更多院士。”他的这句宣言,体现了他作为教育家的格局和担当。他没有将个人的得失放在首位,而是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实践中,他将这种理念付诸行动。未来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技术人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师资力量,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他深知,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个别院士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通过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他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出更多具有院士潜质的人才,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福耀科大的教育革命

1.夕阳组合的理想碰撞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曹德旺与王树国的相遇宛如两颗星辰交汇,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曹德旺慷慨捐资百亿,而王树国零薪酬出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这种“百亿捐资 + 零薪办学”的合作模式,堪称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曹德旺,这位心怀家国的企业家,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王树国,怀揣着对教育改革的热忱和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执着,毅然投身到福耀科技大学的建设中。他们的合作,是理想的碰撞,是对教育事业的共同追求。

王树国曾说:“教育需要鲶鱼。”福耀科技大学就是这条搅动教育市场的“鲶鱼”。它对标斯坦福大学,致力于打造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其开放的学术氛围、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与产业的紧密结合而闻名于世。福耀科技大学借鉴斯坦福的办学经验,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个合作模式中,曹德旺的资金支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王树国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则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们携手共进,为福耀科技大学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也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