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209章 天命广解(第3页)

带少年到织房说:“这织机的经纬线相互交错,经线紧密则布料坚韧,纬线稀疏则布料粗敝,这是丝帛的天命。齐地的细绢、鲁地的白缯,经纬得当,所以能名满天下;蜀地的锦缎、吴地的绫罗,组织合度,所以能流传后世。从前公输班制作木鸢,能飞三天不落,不是有仙术,是知晓木材的天命在于轻;蒙恬制造毛笔,刚柔相济,不是有神助,是知晓毫毛的天命在于韧。所以巧匠造物,必定先在材料中验证天命,如同明君治国,必定先在民心中验证天命——民心,是物理的聚集。”(比喻:织机经纬、齐纨蜀锦、公输木鸢)

于是列举史例:“夏桀时期,女乐有三万人,清晨就开始演奏,这验证了他的天命将尽,因为物力必定穷尽;商汤时期,网开三面,德泽惠及禽兽,这验证了他的天命将兴,因为物情必定顺畅。周成王时期,越裳氏辗转翻译前来朝贡,验证天命在于文治,因为声教远播;汉武帝时期,天马从西方而来,验证天命在于武功,因为威德远扬。唐太宗贞观年间,麦子长出三穗,验证天命在于丰饶,因为地力充沛;宋太宗雍熙年间,黄河清澈三日,验证天命在于治理,因为水性得宜。这并非祥瑞虚假应验,而是天命显现在事物上,就像禾苗抽穗结果,验证土壤的肥瘠,与鬼神示兆无关。”(比喻:桀时女乐、汤网开三面、贞观麦穗)

第六论:天命的领悟——改命边界与天人合真

少年再次下拜说:“如今才知道改变天命如同雕琢朽木、煮沸沧海,然而您说‘枝叶可以修剪’,请问边界在哪里?”

园叟指着庭中的古柏说:“这棵柏树种植于百年前,如今老干盘曲,但每年修剪枯枝、培育新土,可以让它花繁叶茂,这是改变‘柏树天命的枝叶’;如果想让柏树生长松针、结出桃实,这是改变‘柏树天命的根本’,即使是神工也做不到。所以改变天命的人,可以改变其表象,难以改变其本质;可以改变其时机,难以改变其趋势。比如秦朝修筑长城,改变‘边防的天命’(变游牧为屏障),但终究不能改变‘胡汉的风俗天命’;隋朝开凿运河,改变‘漕运的天命’(变陆运为水运),但终究不能改变‘南北的经济天命’。《管子·轻重》说‘明白天道的人,不与天争时;明白地理的人,不与地争利’,不是不争,是知晓争的边界。”(比喻:老梅剪枝、长城屏障、运河漕运)

于是作结道:“天命如同巨大的熔炉,人力如同炉中的火焰:火焰可以熔化金属,却不能改变金属的性质;火焰可以铸造器物,却不能超越冶炼的规则。善于改变天命的人,如同铸剑师:知晓铁的天命在于刚硬,所以淬火成利器,并非让铁变成金;知晓水的天命在于柔和,所以导流灌溉良田,并非让水登上高山。这不是天命可以逆转,而是知晓天命可以改变的部分去改变,如同《淮南子·览冥》说‘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清楚’——顺风,就是知晓天命的缝隙;呼喊而清晰,就是借助人力的聚集。”(比喻:熔炉火焰、铸剑淬火、顺风呼声)

少年听闻,如同拨云见日,再次下拜说:“您用花园蔬菜、器物工具作为教导,引用《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作为佐证,让我知道天命如同梁柱有纹理,舟车有轨辙,改变天命如同疏浚三峡,需要乘隙聚势。从今往后应当像您浇灌花园一样,顺应事物的道理,等待时机作为,希望不违背天命。”

此时夕阳落在山上,松影洒满庭院,园叟抚掌而笑,又拿起汲水桶浇灌菊花,水声潺潺,如同与物理相应和。

喜欢杂论对话请大家收藏:()杂论对话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