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209章 天命广解(第2页)

又取来陶瓶注水说:“看这个瓶子,水满就会溢出,这是水的天命。如果想让水不溢出,可以扩大瓶身、加深瓶腹,这叫‘顺应天命而扩展其边界’;如果想让水倒流,必须借助泵机的力量,但泵机需要铁石为骨架、水火为动力,这又需要顺应铁石水火的天命。所以改变天命的人,并非与天命为敌,而是借助其他天命来制约此天命。比如李冰修建都江堰,借助岷江的天命(水势)来制约成都平原的天命(旱涝),但必须等待玉垒山的岩石、岷江的河湾,这样的机缘,千年难遇。《淮南子·主术》说‘大禹决江疏河,是顺应水的流向’,‘顺应’二字是改变天命的关键,而非‘违背’。”(比喻:陶瓶注水、泵机倒流、都江堰因势)

少年沉吟道:“那么改变天命需要两件事:一是乘着天命的缝隙,二是聚集万力?”

园叟拍手道:“正是!黄河改道,必须等待泥沙淤积、堤岸坍塌(天命之隙),然后用薪土、石笼、丁坝(万力之聚),才能约束水流;撒哈拉如果成为绿洲,需要等待冰河期再现、地轴偏转(天命之隙),再辅以跨洲调水、气候工程(万力之聚),但这样的机缘,不是人力可以等待的。所以改变天命的人,如同驾船过三峡:偶尔有险滩可以疏浚,终究难以让江水西流;又如医生治疗绝症:或许逢元气未竭、药材巧遇,可以暂时延长性命,终究难以让枯木回春。《庄子·秋水》说‘用渺小的认知去穷尽极大的领域,所以会迷乱而无法自得’,这就是改变天命的艰难。”(比喻:三峡疏浚、绝症延命、操舟治医)

(补充衔接)“……所以人力的可贵,在于知晓天命的所在,而辅助它的不足,就像良医知晓寒暑的变化,而制作方药来调和阴阳。但调和阴阳容易,改变天命困难:商汤在桑林祈祷降雨,不是改变干旱的天命,而是顺应民心的虔诚而致雨;汉武帝在瓠子堵塞黄河,不是改变水的天命,而是乘着天时的变化而堵决。这都是‘知晓天命的缝隙而使用人力的聚集’,并非世人所说的‘人定胜天’。《韩非子·观行》说‘良医不能救无命之人,巧匠不能造无源之器’,命与源,是天命的根本,根本不可拔除,而枝叶可以修剪。”(比喻:桑林祷雨、瓠子塞河、剪枝固本)

第四论:天命的变化——从寒暑迭代中见阴阳循环

少年问:“您说天命如同轨则,然而轨则应该恒定,可四季轮回、王朝兴替,似乎存在循环,这又如何解释?”

园叟指着檐下的日晷说:“你看这日晷,正午时影子短,午后影子长,不是影子有盈亏,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循环。天命的变化,如同日晷影子的移动,不是天道无常,而是阴阳运行的次序。春生夏长,秋敛冬藏,这是天的常命;但有时春寒、秋热,这是天的变命。商汤遭遇七年大旱,不是天抛弃商朝,是变命;周宣王迎来中兴,不是天独厚周朝,是常命恢复。《庄子·秋水》说‘万物的生长,如同急驰快跑,没有不动不变的,没有不随时迁移的’,知晓常命容易,知晓变命困难。”(比喻:日晷影移、四季轮回、商汤旱情)

带少年到药畦说:“这里人参生长在背阴的山崖,枸杞生长在向阳的山坡,这是常命;但有时人参生长在向阳坡而不枯萎,枸杞生长在背阴崖而依然茂盛,这是变命。医者用药,知晓常命的能辨别寒热,知晓变命的能治疗奇疾。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本为练习水战,反而得到水利,这是变命中的常;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本为巡游江都,反而成就漕运,这是常命中的变。所以观察天命的人,如同相马,知晓良马驽马的常性,也知晓它们的变异性,然后才能物尽其用。《淮南子·汜论》说‘所以圣人制定法度,万物被制约;贤者设立礼仪,不肖者被拘束’,法度礼仪也是天命的变化。”(比喻:药畦参杞、医者用药、汉唐水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历数典故:“尧禅让给舜,是常命,因为舜有圣德;宋朝禅位给元朝,是变命,因为宋朝失去势运。周文王推演《周易》,知晓常命应当变革;诸葛亮出师北伐,知晓变命可以争取。秦朝兼并六国,常命在于统一;陈涉起义抗秦,变命在于动乱。唐太宗纳谏,常命因此延长;唐明皇怠政,变命由此萌发。所以《老子》说‘返回是道的运动’,返回,是天命循环的验证,就像禾苗抽穗结果,验证土壤的肥瘠,与鬼神喜怒无关。”(比喻:尧舜禅让、文王演《易》、太宗纳谏) 第五论:天命的验证——在器物人事中见微知着

少年问:“天命既然是轨则,如何验证它?难道一定要等到王朝兴替、山川改易吗?”

园叟指着手中的茶盏说:“这个茶盏由陶土制成,它的裂痕在釉面,破损在底部,不是窑工的过错,是土性与火性相互激撞使然,这是小天命。农夫观察云彩知晓雨晴,渔夫聆听潮汐知晓涨落,这都是在细微处验证天命。扁鹊观察齐侯的面色,知晓疾病在皮肤、在骨髓,这是验证人的天命;公输班观察木材的纹理,知晓它可以做梁、可以做柱,这是验证木的天命。《淮南子·说山》说‘看见一片叶子落下就知道岁暮将至’,天命的验证,在于见微知着,不必借助祥瑞谶纬。”(比喻:茶盏裂败、耕渔观象、扁鹊望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