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朱元璋异军突起
1352年春天,濠州(hao zhou,今安徽凤阳)城外的皇觉寺,一个年轻和尚正对着铜镜发愁。镜子里的人,下巴尖尖,额头突出,脸颊凹陷,典型的"鞋拔子脸"——这就是朱元璋,那年他二十五岁,刚从饥荒和瘟疫里捡回一条命。
皇觉寺早就没粮了,和尚们要么饿死,要么跑了。朱元璋揣着一个破碗,打算去投靠红巾军。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不仅要掀翻元朝的桌子,还要在历史的菜谱上,端出一道名叫"大明"的硬菜。
朱元璋的出身,能惨到让卖惨的哭晕在厕所。
他爹是佃农(租地种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最后饿死在1344年的大饥荒里。朱元璋眼睁睁看着爹娘、大哥相继断气,连块埋人的地都没有,还是邻居给了片荒地,才草草下葬。为了活命,他去皇觉寺当和尚,其实就是混口饭吃,敲钟、扫地、挑水,啥脏活累活都干,还得看老和尚的脸色。
寺庙解散后,朱元璋讨了三年饭。从濠州到固始,从信阳到亳州,他见过饿殍遍野,见过官兵抢掠,见过老百姓在红巾军的旗帜下喊着"明王出世"。这些经历像刻刀,把"狠"字刻进了他的骨头里。
1352年,他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我在濠州红巾军里当千户,你来投奔我吧。"朱元璋犹豫了三天——怕被官府抓去砍头。最后他扔了个铜钱(其实是算卦),卦象说"去则吉",这才揣着信,连夜跑到濠州城下。
守城的红巾军把他当成奸细,差点一刀砍了。幸好郭子兴(红巾军濠州首领)路过,见这和尚虽然面黄肌瘦,但眼睛里有股狠劲,就留他当了个步兵。
朱元璋打仗不怕死,每次都冲在最前面,缴获的战利品全上交,得了赏赐就分给弟兄。郭子兴越看越喜欢,不仅提拔他当亲兵队长,还把养女马氏(后来的马皇后)嫁给了他。
从此,和尚朱重八(朱元璋原名),成了"朱公子",在红巾军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队伍。
濠州城里不太平。红巾军的五个首领(号称"五帅")整天窝里斗,你拆我的台,我捅你的刀子。朱元璋看在眼里,心里嘀咕:"这群人成不了大事。"
1353年,他向郭子兴请命:"我回濠州老家招兵。"郭子兴准了。结果他一呼百应,小时候一起放牛的徐达、周德兴,邻村的郭英、郭兴,全来投奔他,一下子招了七百多人。这就是朱元璋的"创业初始团队",后来多半成了开国功臣。
但朱元璋没把这七百多人留给郭子兴,自己带着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往南去了滁州(chu zhou,今安徽滁州)。他知道,跟着别人混没前途,得自己拉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