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3页)

最终主角打不过,外星崽还是被抓走了。

主角晕死过去,几个小时奇迹般地复活,还有了一定的超能力。

接着就是动作戏加玄幻的追逐战,威廉的拿手好戏上来了。

后面剧情飞速,主角一路过关斩将,笑点的运用也并不俗套,有创新,甚至还有品味、想象力、爆发力,看得出来出自大编剧之手。

之后,主角找回了外星崽。但是外星崽虚弱了很多,体内的能量已经几乎被抽空。

主角怕外星崽出事,可是也知道人类的医院肯定救不了外星崽,他灵机一动,努力回想起外星崽之前对他的咿呀咿呀。

他认为,这些咿呀肯定是有意义的,搞不好是外星的语言!

他极力回想,真的记起了他将死时外星崽迫切叫唤他的咿呀咿呀。

他学着重复向天呼唤。终于,飞碟飞下来了。最后是团圆结局,外星崽复活。

家人来了,它得跟他告别,可是它又不会人类的语言,因为发音器官都不一样,它陷入了困境,但最后它还是成功了,跟主角说了为什么会来这颗星球。

原来,那是因为主角小时候曾经向流星许过愿。

而当时的那颗流星正是它。

它们的习俗是第一次被人许愿,就要帮忙实现,不然就会能量衰弱直到死亡。

它来这里,就是为实现他的愿望。

故事的最后是温馨的结局。尽管分开了,但男人依然守护着这段记忆,生活面貌有所改变,性格也更加积极乐观了。

总体来说,《全职奶爸》是个相当完整的电影,符合商业片的各种基本素质,童话的创意性比较强,估计能得到不错的票房,但问题可能是人物比较普通,对比起来可能没有辨识度。

《上台》和《全职奶爸》作为同类型片,故事框架可能有点撞,但气质还是不一样的。这类故事相对简单,为了提高评分,势必得在细节上加倍用心。

总体来看,它们拍的都很细。

也算是压力之下能给出的最好的答卷了。

-

黄慧的《和亲》是古代题材,讲的是一个宫女远嫁边蕃和亲的故事。

这好像是电影市场从来都没拍过的故事题材。

故事由历史事实改编,扮演主角宫女的是一位全球知名女星。

从海报上看,故事的基调略微沉重,但实际的开头是比较轻松欢快的,仅用几个情节立住了主角的宫女形象,她不甘冷落、不甘平庸,然而皇宫全是桎梏,她没有背景没有能力,根本无法摆脱自己的处境。

然后事件就发生了,外族想要和亲。

皇帝不准备让公主去,便在后宫寻找替代者。

她眼见着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想办法应了下去。

她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至少离开这该死的皇宫。

后来,她确实是成功了。

远走和亲那天,四个人的轿子摇摇晃晃地将她送出皇宫,她掀开窗布一看,外面人来人往,她闻到食物的香味,她觉得自己仿佛自由了。

一路上的颠簸,她吃得住苦。而望着遥远的西方,她心情万分复杂,期待、陌生、恐惧……

人们经常听到的和亲故事是公主嫁到边疆,以智慧等优秀的人类品质维护着两方和平安宁,多么美好。

但是只要稍微一想,再一聚焦,就知道这样的故事充满了破绽。

事实总是没那么美好,而这部电影揭示的正是一件真实的和亲故事。

后来的故事仅此一段话:“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

期盼最终破灭,不仅没能活得更好,甚至活得更遭殃了。

也许留在官里麻木,都比出来受尽折磨好吧。

最后的最后,宫女疯了。

《和亲》是一个挣扎无果的故事,是一场场悲剧的缩影,宫女的命运在那个时代太过微薄,再聪明再机灵也找不到一条生路,甚至慧极而伤,命运更加残酷。

《和亲》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因其真实,因其残酷。

另一方面,《和亲》不惮于展现当时的真实生活情态,细节还原度极高,看得出来请了水准极高的历史系教授。

演员的演技方面也是顶级,没有一个角色挑得出毛病。

总体来看,《和亲》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和亲的切入点有一定意义,电影服化道自不用说,演员演技、视觉等方面综合起来的质量都很高。

即使票房可能低,但评分不会低。

-

另一方面,说到周疑的《拜欲教》就复杂了。

《拜欲教》很多人开局的几分钟就愣住了,被电影画面震惊得难以言语。

看完之后,他们心中不禁想,只能说不愧是r18,连内容都不好多讨论。

他们唯一能公开说的是,这个剧本太变态了,18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来看,只想看猎奇的也不要过来,容易被刺激得精神恍惚、怀疑世界、怀疑人类。

如果你刚好吃这种风格的电影,你绝对还会去看第二遍,如果第二遍你更上瘾了,你就更可能看第三遍。

但如果你完全不吃这种风格的电影,那最好看个几分钟就出来吧,再看下去你身上的美好品质都可能破裂。

珍惜自己,不要勉强!

就连吴歌看完《拜欲教》出来,都是一脸的面色苍白,走路摸不着北。

《拜欲教》剧情的简单描述就是一个高洁的男人,因为一次意外的遭遇,陷进了一个名为“拜欲教”的地方,从此沦为被诸恶凝视的对象。

男人虽然无力,但就是不想同流合污。

其中的痛苦与挣扎可想而知。

具体故事无法描述,总之,这个电影的主题是权力、性、凝视。故事情节相当可怕,几乎可以说是把最美好的东西以最恶的方式破坏给你看。

遍布电影的是人在权力下的异化、在凝视下的变性……

其中,好多个情节属于看一眼就能让人一辈子印象深刻,再忍不住骂一句变态的。

总言之,那种人性的恶的极致与自我之间的激烈博弈,吴歌估计有人都要看出心理阴影了。

但《拜欲教》恐怖的是演员的演技。

吴歌无法形容,非要形容的话就是“惊心动魄”,她看得时不时鸡皮疙瘩。周疑不知道是怎么导的,他用的那个演员绝对不是演技好的类型,也不是什么演技天才,但在他的导演下,那演员演得仿佛自带一种巫术,眼神深处的不是戏,而是……更加触目惊心的东西。

真的太吓人了。

整部电影的艺术、审美已经到达了当代电影的顶级,结局最终万事破灭般的诗意表达更叫人震撼不已。

吴歌以前看过周疑的电影,知道他以往的风格。所以更清楚,周疑这部电影超越了他之前的所有电影,他的剧情框架并不特殊,但是他拍出了……一种难以想象的高度。

“拜欲教”极有可能成为近代电影史上不得不提到的隐喻符号。

吴歌甚至从中联想到了太多东西,比如看似膜拜神佛,实则膜拜欲望的人们……

就是可惜,内容放出来绝对分分秒被和谐,网上的讨论度必然不会太高。

另外,没有这方面爱好,不是这方面兴趣的人,肯定不会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

“票房先不说,但分数绝对很高。”

吴歌出来之后还想看第二遍,如果可以截图的话,她多想截几个图下来。

最后,她做出一个评价:“这部电影讲了重重挤压下的人性的分崩离解。”

可你要问《拜欲教》能不能赢,她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因为真的太小众了。就是她看完了也不敢声张,告诉别人我今天看了《拜欲教》。连她都这样了,其他人更不用说,所以《拜欲教》只可能是小众圈内鉴赏的影片。

“假如我的喜好是小众中的小众,不为世俗认可,我敢跟人坦诚吗。”

吴歌不禁思考起这些问题。

文艺行业的“自我”很重要,与自我相配的还有“自由”,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自由是不可能自由的,大众能够认同的内容是有限的,你一旦跨出线外,就有可能遭到铺天盖地的恶语,无数的人会要求你纠正你的思想,仿佛光是拥有这种思想,你就罪无可恕。

历史上也确实有这种情况。

某个地域的古代时候,宗教的神明与其绑定的“善”控制了绝大多数人类,要求人人禁欲,按照非人的规范行事。如此下来几百年,人性在宗教的压迫之中滋生反抗之心。

后来,有些作家被逼得疯了,居然通过歌颂“恶”来反击“善”,通过赞扬恶魔来反击神明,通过赞美恶魔的丑而对抗神明的美。

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这些作家被他们的时代批判得仿若臭水沟下的老鼠,却在后世被世人铭记,被认为是推动人性觉醒的先驱。

时过境迁,他们的作品现在广为流传。

“是否,我们现在无法认同的作品,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种大众常见的作品?”

吴歌忽然感慨。

但说实话,她并不清楚。

文艺太复杂了,谁也不能预测文艺的未来。

不能预测几百年后人类世界将流行着什么样的文艺。

也许周疑拍这个片,在意的只是“质量分”吧。

特别是……能不能赢过舟导。

吴歌想了想,自喃道:“但是舟导未必在意吧。”

-

当此时,九点档的电影差不多都播完了。

陆续有人离开放映室。

同时,热搜也陆续跳起来了。

而常红归几人仍留在《百年教育》的放映室。

他们倒是想走,但是莫名地站不起来。

“这部电影……好长。”

常红归忽然道。

另一方。

周疑也看完了《百年教育》。

他望着屏幕上滑动的幕后名单出神,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而同时,有人闯入了他所在的放映室。

他们正是x区特务。

其中一人道:“周先生,麻烦你跟我们回x区吧。”

-

另一方。

剧组宿舍。

季管家察觉到了x区的动静。但这个时间少爷还在补觉。

助手小声说:“跟我们没关系吧。”

季管家同样小声道:“的确,那是别人的家事。”

比起这个,《百年教育》的放映情况才是他们该在意的。

所以,《百年教育》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

那就要慢慢讲了。

12点的第二档,又一群观众走进了放映室。

抱着期待与紧张,他们看向了电影屏幕。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