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页)

季管家:“如果真的彻底崩溃了,只怕就不是演的了。”

周礼点头:“我既希望她彻底崩溃,又不能让她真的彻底崩溃。”

他的顾忌就在这里。

导演的工作是什么呢,无非是引导演员作出正确的表演。

假设演员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演的状态,一种是真实状态,两种状态之间存在一层隔线,通常来说,他们采用的是演,而不是真正地成为剧本的角色。

可是演有时候表演力度不够,需要他们跨过去,真正成为那个角色。

这种情况,如果角色比较普通,那还好,可如果角色精神比较复杂,比如杀人犯、精神分裂者,那怎么办?

一旦跨过去,还能回得来吗?

据说有人因为演了极端的角色,自己也落入那种状态,此后都不得不看精神医生。

作为导演,周礼犹豫了。为了作品,他可能希望芳岁好跨过去,可是为了芳岁好,他就得放弃这段戏的极致追求。

他以前是没有这种困扰的,现在有了,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他看得更深了。

他能够明显看见,表演还可以再深入,而不是停留在真实的表面。

“这是我的问题吧。”

周礼思考,“我应该告诉她怎么做,而不是让她自己想。”

季管家明白周礼的犹豫,想到了一个人,道:“同样的情况,如果换做周疑,他一定会让她跨过去吧。”

那倒是,周疑就是这种人。

他会让演员在一部作品中倾尽所有,好像演员一生就只能拍这一部。

而演员又何尝不愿意。

飞蛾扑火,就烧这一遍,但好歹让全世界看见了自己。

他们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才选择了周疑的剧组。

就为了一场戏,这么做值得吗。

周礼心中思考。

季管家关切地看着周礼。

演技是一项关键打分点,《邱生自传》的高分正是因为维尔的精彩演绎。

是演一个角色。

还是成为一个角色。

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周礼沉默了几分钟。

“好吧。”

-

上映前几天,预告海报陆续上线,各区线上线下物料都出来了。

其中w区的响应比A区还迅速,他们几乎是火速全区宣传,要让全区人乃至刚出生的小婴儿都知道《导演卡特》上映了。

付远等人知道机会来了。前面一段时间,舟导忙着拍戏,肯定无法关注太多事情,他们如果去打扰,肯定会招致恶感,而现在电影即将上映,说明舟导快要闲下来,他们“交朋友”的机会来了!

x区特务被盯得紧,几乎做不出什么事情,只得眼睁睁看着舟黎拍完电影。

平静之下亦有风波。

网友转头涌向梨子影视的官网,期待感拉满。

官网上已经列出了电影名。

常红归《上台》

威廉《奶爸历险记》

黄慧《和亲》

周疑《拜欲教》

舟黎《百年教育》

电影名可以说相当符合各个导演的风格了,光是名字都可以感觉到具体的故事基调。

吴歌:“舟导的电影名我竟然一点都不意外,教育题材嘛,正式的名字很正常。”

但是她转头看《百年教育》的电影海报,蓦地一愣。

舟导的电影海报向来很高审美,而这一张……构图朴素,但相当有故事性,一眼就能让人留下印象。

可是,她认了好久才知道海报上的人是扮相年轻的芳岁好。

吴歌疑惑道:“是化妆师太厉害了,还是芳岁好的演技太强了?我居然完全认不出芳岁好了?”

《百年教育》具体是什么故事她不确定,因为舟导这次也没有放出太多文字,估计让宣发很烦恼吧。

可以确定的是,《百年教育》的一番应该是女主。

接着,她看向周疑的电影海报,随即一阵鸡皮疙瘩。

《拜欲教》单单海报,就能让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黑暗气息”,绝了。

海报上是一个苍白的男人,画面只有黑灰白色,整体艺术感极高,但对于观众可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想想也知道这是个小众题材中的小众题材。而且毫无疑问,这个电影绝对是放弃票房的类型,右下角还标着一个明显的r18。

某种意义上,周疑也是个奇人了,居然能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风格,即使是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导演卡特》上都能贯彻始终。

好坏且不说,但他确实拥有一种极其强大的自我。

吴歌摸了摸自己手臂上的鸡皮疙瘩。别的不说,周疑的电影她是一定要看的。

时间仿佛被按上加速键,转眼就到了上映的那一天。

观看电影的有各行各业的人,其中当然包括老师、学生。

这是人类历史上总是会存在的两个身份。

其中,学生还是看电影的主力人群之一。

A区,刚好电影上映是周六,不少大学生提早赶去了第一档。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觉得抢首映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特别是舟导的电影首映,因为晚了你就可能面临全网的剧透。

其他区不知道,A区的《导演卡特》电影一周内基本上是满座的,这也算是一种例行活动了吧。上映的早晨。

常红归拉伙威廉、黄慧一起去看《百年教育》。

周疑也去了,但不是在用一个片场。

至于周礼……

老实话,每次电影首映当天,他都是在睡觉,因为补眠很重要,其他的后面再说。

A区早上8点,电影上映即将开始,已经有人开始紧张了。

《百年教育》的放映室内有父母带孩子来看的。孩子没看过电影,心里很不耐烦,《百年教育》一看就是那种鸡汤教育型的电影,要不是父母逼着他来,他是绝对不会来的。

啊,好想回家打几局游戏啊。

父亲注意到了他的不耐,说:“耐心点,毛毛躁躁,以后出了社会,有你好受的。”

孩子哼了一声。

母亲:“先看看,不喜欢我们再出去。”

父亲皱眉:“别惯着他,连个电影都看不完,他还怎么读书?”

一家子差点就在电影院中吵起来,还好旁边有人调解了。

-

早上9点,电影正式上映。

先是常红归的《上台》。

常红归这次拍的是纯种特务片,剧情概述为主角去隔壁区出任务,中途遭遇各种鸡飞狗跳的事件,最后莫名其妙地当选了管理局局长的戏剧性故事。

常红归爱拍特务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特务电影比较受市场青睐也是事实。

特务电影为何总是有受众?除了本身现实也存在外,它的主角特殊性也是重点。

特务,即是有特殊任务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的人。它远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英雄神话,再到后来的历史英雄小说、近代的特务题材、现代的超英题材,人类仿佛脑子里固定了一个欣赏系统,对于这类主角的故事总是喜闻乐见。

总体来看,《上台》剧情流畅,节奏飞快,定型为动作喜剧,结合时下热点,拍的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电影有几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主角餐厅智斗敌方特务,再是主角街头追逐战,如何斗智斗勇,如何戏剧性地上台。

题材的突破方面,他甩开了他以前常被诟病的文青病,大胆拥抱流行。

以前他的视觉基调总是比较沉郁,追求一种高级的美学体验,但这次他大胆地放弃了以前的审美,用起了他以前无感的视觉表现方式。

相对来说,《上台》的人物弧度可能弱了点,但这类型的故事毕竟受时间限制,能在两个小时完整地讲完就差不多了,通常塑造不了太复杂的人物形象。

有人说电影是取舍的艺术,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就是常红归剧组的取舍选择。

这个片子无疑是各种意义上的主流电影,是喜剧,有想法,节奏好,剧情通顺简单,还带有讽刺意味,老少皆宜,观众会比较喜欢。

有人看完之后说《上台》很有成为票房冠军的潜质!

但是常红归说害怕《上台》引起管理局不满也是真的。因为,管理局在电影里面集合了现实中的所有缺点,高层思维僵死、中层投机主义、低层推卸责任等等,虽然这是一种极端的艺术表现方式,但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编剧或许是为了推动剧情刻板化了管理局的形象,或许是写过火了自己都没察觉,但一旦细细琢磨,就会发现《上台》或多或少有点过度戏剧化了,总之,这方面可能会成为诟病的点。

不知道观众对此会如何反应。也许大多数人都感觉不到吧。

-

威廉的《全职奶爸》是一部亲情片,主角是个修车师傅。一次意外,主角被飞碟选中,被迫收养了外星人的孩子。

这个外星崽崽是通体灰色的,眼睛有拳头大,头的比例快是正常人的三倍,体型有点像偏瘦弱的人类,还长满褶皱,比起崽崽更像老人,要套一层皮衣才能变成人类的样子。

那修车师傅只是普通人,哪里经得起外星飞碟的阵势,几道电波传音就把他吓得不轻,回过神时已经抱着一只外星崽崽了。

“我该怎么办,如果照顾不好,它们不会来找我麻烦吧?”

接着,电影的前半段就是男人带外星崽、让它上学、帮它学习、确保它不惹麻烦、确保它周围人安全的故事。

这种另类温馨养崽故事很受观众欢迎,它有创新性,又有趣,现实与奇幻的碰撞也叫人不由得心生兴趣。

一开始,男人害怕这个异种生物,对打扰了他生活的它肯定没有好感。但是后来相处之后,男人发现外星崽虽然爱捣蛋、爱到处跑、好奇心特别强烈,但它对他没有恶意,不仅不会伤害人类,连花花草草都不敢踩。

对它来说,好像就连一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

它不会说人类的话,开口只能咿呀咿呀,有时候想跟男人说话,但没办法沟通。

男人知道了它的语言困境,也尝试着跟它交流。

生活的鸡飞狗跳中,逐渐地,他们有了羁绊,真的跟普通的父子一样生活着。

电影的后半段阴谋开始了。

反派势力出现,是某区管理局的科学家。

外星崽要被反派势力拐走,男人当然不可能允许了,所以就开始了斗争。

可是他只是个普通人,哪里打得过管理局。他几下就受了重伤,被枪击了心脏。

外星崽慌了,不知道动用了什么手段,浑身冒光,好像在体内聚起了能量。

反派见状就喜了,心道不愧是外星的玩意,果然有点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