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晋昭侯的计策,其实是抄袭晋文侯姬仇的!(第2页)
“这也太可笑了!”
“他懂不懂国策呢?”
嘉靖却不这么看,贾靖反而觉得关羽能这么说,那肯定不是关于自己的意思,那至少是刘备的意思。
甚至有可能是诸葛亮的意思。
既然诸葛亮的意思,那就得意思意思了。
“朕倒觉得,此言大差不差!”
“当一个计划,从任何角度都无法找出漏洞的时候,也许人家就是最完美的计划!”
“晋昭侯姬伯的这个计策,被咱们反复推算,也没有找到错漏,有可能真就是最好的!”
海瑞现在一个头两个大。
他以为自己的学识可以叱咤朝堂,可他现在却发现,自己在朝堂上跟这些人争论的资格都没有。
他现在既无法肯定晋昭侯姬伯的这个计策是对的,也无法找出错漏,认为晋昭侯姬伯的国策是错的。
更无法判断这个计策,到底属于什么级别的。
就感觉像是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无法一窥门径。
这让海瑞生命中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
海瑞的挫败并不能影响朝堂中的争论。
徐阶跟贾静已经争得面红耳赤,尤其是徐阶觉得,嘉靖皇帝一个什么事都不管的皇帝,有什么资格跟自己一个内阁首辅谈论国政呢?
你可是甩手掌柜啊,我才是做事的那个人!
你知道咱们大明一年的赋税几何吗?你知道大明种什么粮食吗?你知道是该种稻子还是该种桑树吗?
你都不知道!
你啥都不知道,你还敢质疑我的判断,质疑我的水准?
徐阶当时一句话,就把嘉靖皇帝怼了个半死:
“既然陛下觉得晋昭侯姬伯的这个计策,他是完美无缺的。”
“那么请问一下,晋昭侯姬伯的这种计策,到底谁用过呢?”
“谁用过,觉得他是好的呢?”
“谁用过又是成功的呢?”
“陛下可不要抬出秦始皇来,因为秦始皇用了这种计策,没有用雷霆手段覆灭六国贵族,最后造成的是秦国二世而亡。”
“现在还无法肯定,秦始皇是不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推手。”
“请陛下给臣一个另外的例子,来证明陛下的观点!”
“如果您能说出来,臣认输,如果您说不出来,请您莫谈国事,以免贻笑大方。”
嘉靖的鼻子都快被气冒烟了
我到哪里给你找例子去呢?
你这明显就是诡辩呀!
嘉靖只能求助弹幕,但现在他觉得,这种例子可能都没有,如果有,他能不知道?
…………
(兄弟们,我感觉这个世界太疯狂了,有人竟然说,晋昭侯姬伯,这个计策是完美无缺的?晋昭侯姬伯,可是自己都死在了这个完美无缺的计划下。【斜眼笑】)
(曲沃代翼都成功了,足以说明晋昭侯姬伯的计策是错误的,不能因为找不到错漏,就认为这个计划很正确!)
(一个失败的结果,就肯定能证明一个计划是错误的!这难道还用质疑吗?九年义务教育真是白读了。)
(到底是谁白读了9年义务教育?错误的结果,也可能是因为执行者的水平不行,同样是推恩令,那也有人玩砸了呀!你总不能说推恩令也错了吧?)
(博主你来说一说,晋朝侯,这个计策到底是不是完美的?)
大家此刻还是比较相信博主的,毕竟博主给出的都是有史料支撑,加上,非常符合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综合了考虑了当时所有的因素。
陈勇叹了口气,他还没有说这个计划有多么好呢,有人竟然就这么说了。
看来历史剧的高人还不少呢。
【如果说有人认为,晋昭侯姬伯的计划才是最完美的。】
【那我只能说,这个人的眼光贼好了!】
【没有错,晋昭侯姬伯的计划,才是对付反对势力最好的手段。】
【他在不大面积的耗损国力的同时,可以让反对势力缓慢的死亡,并且是毫无反抗之力的死亡。】
【这的确是最完美的计划,甚至没有之一。】
【秦始皇使用这种手段,就已经说明了这个计划,在这些顶级君王眼中,是绝对的第一选择。】
(我去。真的假的?)
(秦始皇这个应该不算吧,毕竟后续的问题解释不清。)
(除了秦始皇呢,还能不能找出第2个例子来呢?)
(证据,我们要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案例来。)
…………
北宋,
司马光也觉得使用秦始皇的例子不恰当。
“博主这明显就是人云亦云了。”
“因为博主估计自己也找不到晋昭侯姬伯这个计划的漏洞,于是他也认为这个计划是完美的。”
“这种自己水平不行,就要吹捧别人的做法,是最没有水平的。”
旁边的读书人听不下去了。
“那以司马兄的高见,你能找到漏洞吗?”
司马光非常光滑的摇头:“”我肯定找不到啊!”
读书人撇嘴:“既然司马兄找不到,人家说这个计划是完美的,有什么问题没?”
“当然有问题了,他要觉得这个计划好的话,他就要找出一个所以真实的案例出来!”
司马光嘴硬道:“只有找出真实的案例出来,才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啊,正向反向都得来证明,这才能夯实这件事。”
读书人呵呵一笑:“你能知道人家找不出吗?也许人家早就找出了呢?”
司马光果断的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纵观历史都找不到,他怎么可能找到呢?真当我史书是白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