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生001 作品

第424章 晋昭侯的计策,其实是抄袭晋文侯姬仇的!

  大汉,

  这次就连周勃都可以嘲笑贾谊了。

  因为周勃是真正可以带兵打仗的人,对于地形的判断,要比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更熟悉。

  周勃扭头对着贾谊嘿嘿冷笑:

  “你说你学法家就学法家,你偏要转头学儒家。”

  “这不是脑子有坑是什么?”

  “法家讲究的是务实,而儒家就专门讲究务虚。”

  “你看,随便出来一个人,他都能够知道,越是平坦有利地形,他不但有利于货品的交易,更有利于敌军的偷袭!”

  “知道为什么咱们大汉要建都关中吗?”

  “为什么不建都洛阳呢?”

  “就是因为洛阳无天险可守,那是处于四战之地,搞不好,匈奴如果领兵南下,一波就推平了!”

  “你不要把商人想的那么蠢,明知道做生意不但会丢了货物,还会丢了小命,他们还要上杆子去赚那点钱?”

  “人家把货物拉到了翼城也一样,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售价也会相应提高,你以为商人会自己承担运输成本吗?”

  “不不不,他们只会把运输成本转嫁给买家!”

  “懂?”

  周勃第一次在专业领域碾压了贾谊,感觉太爽了。

  大汉朝堂中,全都是一片冷笑之声。

  儒家,贾谊,不知所谓。

  这可是法家的大本营啊。

  你大谈儒家之学,岂不是羊入虎口,徒增笑谈。

  尤其是张仓,他感觉很羞愧,贾谊可是他们这一脉的法家门徒。

  原本好好的一个法家的扛鼎之人,却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去转投儒家门下。

  把儒家务虚的那一套学了个十成十,结果学成了个四不像。

  既没有法家务实踏实谨慎的本性,又多了儒家夸夸其谈的张扬作风。

  这种人别说汉文帝不敢用,就是给他张仓,他也不想要,要是让这种人成为门下副手,把王朝都给霍霍完了。

  要知道法家必须要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就是经济,也叫做轻重之术。

  贾谊懂不懂呢?

  肯定懂啊!

  张苍一脉的人,怎么可能不懂这个,而且,贾谊还是此道中的高手。

  但贾谊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他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这就是儒家的做派!

  坐在龙椅上的汉文帝也露出一抹鄙夷之色,要知道汉文帝也是狂热的法家门徒。

  这也是他看不起贾谊,并不想重用贾谊的原因,因为贾谊的学术路线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他汉文帝要用的一定是最为纯正的法家!

  比如,晁错!

  贾谊现在既要对众朝臣责难,又看到了汉文帝眼中的嫌弃,他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可是从吃人的法家转头到了仁善的儒家呀。

  怎么世人对他就有如此大的偏见?

  三国,

  刘备看着天幕,轻轻摇了摇头,以前他听文人的吹捧,什么屈贾谊于长沙,什么李广难封,什么冯唐很老,不能重用。

  感觉贾谊就跟李广一样悲催,是不能够遇到懂他的明主。

  可看到了贾谊这番操作后,刘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华而不实!

  贾谊是有才学的,但贾谊的才学,却被他思想给带偏了。

  贾谊竟然放弃了自己最优秀的学科法家,转投了当时最没有用处的儒家。

  就是在三国时代,儒家之人,你也翻不了身了。

  诸葛亮一个人就可以把这些儒家人全喷成狗。

  这时候,诸葛亮问了一句:

  “主公,你觉得晋昭侯姬伯错在哪里呢?”

  刘备轻轻摇了摇头,他怎么知道。

  张飞这时候插了一句:

  “大哥,俺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晋昭侯姬伯这个计策,根本就没错呢?他非但没错,而且是最正确的一种方式!”

  “甚至比晋文侯姬仇说的那种自灭宗族的方式更正确呢?”

  “要不然,咱们这么多人,怎么找不出错漏。”

  张飞一说完,刘备都不由眼皮子一跳。

  心中有那么一刻,他竟然相信了。

  然后又自嘲的摇了摇头,三弟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见识呢?

  那一定是错觉!

  他摆着摆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然后,刘备就看向了诸葛亮,等待先生的回答。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用非常古怪的语调说:

  “看来还是翼德将军慧眼识珠啊!”

  “很多人都在找晋昭侯姬伯这个计策的错漏,但都没有找到,那么有没有可能,其实这个国策才是最完美的!”

  什么?

  连关羽都瞪大了眼睛,捋着胡子的手一抖,直接薅下了好几根胡子。

  但关羽已经来不及顾及自己的美髯,而是迫不及待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为何先生会有如此结论?

  关羽现在也重新认识了诸葛亮,以前总觉得诸葛亮是那种很随和很平易近人,不露锋芒的人。

  可知道了诸葛亮写的将军无用论,关羽就不这么想了。

  在一个名将云集的三国时代,诸葛亮竟然说将军无用,这是把所有将军的脸都给打肿了。

  可见,诸葛亮内心是有多骄傲。

  关羽其实在心里面对诸葛亮,还是有点小不服气的,于是他把诸葛亮的话发在了弹幕中。

  …………

  天幕下,很多皇帝和臣子都看到了,一时间讨论更加激烈了。

  因为他们凭借着发言的人猜测到了,这是关羽关云长。

  徐阶当时就很不客气的说:

  “关将军竟然说,晋昭侯姬伯这个计策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