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胡越同舟非易事
崔暹暗自思忖:“如今朝野贪腐之风也算有所遏制,整肃吏治也算取得成效,民心归附,威望已立,且元魏的复辟势力也被肃清......莫非是问鼎帝位?”
踌躇再三,终是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大将军,可是要行问鼎之事?”
高澄噗嗤一声笑出声:“崔暹,我是让你说政务之要,可不是允许你在此‘大逆不道’哦!”
崔暹舒了一口气,又看到案上的六条诏书,再想高欢玉壁之战前夕,高澄不惜从洛阳运回石经,再说道:“兴儒道以正教化??”
高澄低头瞥了眼六条诏书,又不由失笑:“崔暹啊,我想听你的真知灼见,你倒好,在这儿一个劲儿揣测起我的心思来了。”
“可却是作弊都没摸准门道......苏绰的确是个不错的人才,这六条诏书言简意赅,算得上不错的治国方略。
然,令我更好奇的是,宇文泰麾下既有于谨、独孤信这样的鲜卑猛将,又有李虎、李弼、赵贵、王思政、韦孝宽这样的汉将奇才,他到底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以至关中诸将齐心?
想当初敖曹在时,曾因刘贵那句‘一钱汉’差点帐内火拼,敖曹之死,至今我都耿耿于怀......”
崔暹恍然大悟:“大将军所指,莫非是‘用夏变夷’,至‘胡越同舟’?”
高澄微微颔首,良久又叹了一口气:“一直以来父亲,倚重鲜卑为武,汉人为政,可一旦兴兵,也难免陷入被武人裹挟之局。”
崔暹知道高澄所指,默然无言。
“当初邙山一役,本可一举歼灭黑獭。”高澄目光渐冷:“也是这些武将恐战后鸟尽弓藏,故意纵敌,不肯继续追击......”
“既然此次寒山胜了,讨灭侯景也是指日可待。只是这文武离心已显,别说这‘用夏变夷’变不到根本,这‘胡越同舟’更是一句虚语,长此以往,这混一之期又何日可见?!
所以这两日,我才想去研究研究黑獭关中那套为政之策,到底有何出奇之处?”
崔暹吐了一口气,细声说道:“大将军请容崔暹妄语!”
“但说无妨。”
“大将军,可知,这关键一步是在于黑獭行府兵,同时以此复鲜卑旧姓,赐汉人勋臣鲜卑贵姓,看似逆太和改制而行,却......反令汉人士族于军政之中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