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430章 又要搞大动作了!

讨论持续了数个小时,直到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

周副部长起身,拿起桌上的草稿,拍了拍白杨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今天就到这里吧,白杨同志,你好好休息,接下来的担子,可就真要压在你身上了。”

白杨也站了起来,送周副部长出门。

夜风微凉,吹散了办公室里凝重的气氛,却吹不散两人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与责任。

周副部长驱车离去,白杨则重新回到办公室,将那些写满构想和难题的草稿收拢。

第二天清晨,周副部长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

他没有急着处理其他文件,而是将昨晚与白杨讨论的要点一一罗列出来,开始起草一份关于“小灵通”生产与推广的详细计划书。

他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深思熟虑。

他知道,这份计划书将决定“小灵通”能否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能否真正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就在周副部长伏案疾书之时,一个消息如同春风拂过柳梢,又似涟漪般在四九城的各大国有工厂厂长圈子里悄然传开。

起初只是只言片语,说是第一机械工业部最近又在酝酿一个大项目,而且听闻这次的项目规模空前,不再是单一工厂的改造,而是要对多个老旧工厂进行技术升级和生产线改造。

“听说了吗?第一机部又要搞大动作了!”

“可不是嘛,我听说这次的项目,比以前的任何一个都要大,而且涉及到高精尖的电子技术!”

“高精尖?难道是军工项目?可要是军工,那也轮不到我们这些民用厂子啊。”

“谁知道呢,不过有风就是雨,咱们总得提前打听打听。现在厂子效益都不怎么样,要是能搭上这趟车,可就活过来了!”

一时间,四九城内的厂长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摩拳擦掌。

他们深知,在当前这个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能够获得部委的重点项目,就意味着资金、技术、人才的倾斜,更意味着厂子的未来和个人的前途。

那些平日里门可罗雀、机器老旧、工人无精打采的工厂,仿佛看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于是,各种“通天过海”的本事都使了出来,托关系、找门路、请客吃饭、送礼拜访,只为能从这股“春风”中分得一杯羹。

张德才便是这群厂长中的一员。

他是四九城一家国有电子厂的厂长,厂子名为“京城无线电元件厂”。

说是电子厂,其实主要生产的还是些老旧的收音机元件和黑白电视机的简单电路板,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也一年不如一年。

这些年,厂子的效益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些入不敷出,工人的工资也常常发不全,怨言颇多。

张德才为此愁得头发都白了不少。

他今年五十出头,身材有些发福,脸上常年挂着一副愁苦的表情。

不过,他可不是个简单人物。早年间,他曾是周副部长手下的一名技术骨干,后来才调到京城无线电元件厂担任厂长。

虽然现在分属不同部门,但这份师徒情谊和上下级关系还在。

也正是凭借着这份“特殊关系”,张德才的消息总是比别人灵通几分。

当“小灵通”项目的风声刚刚传出时,张德才便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机遇。

他知道,周副部长是第一机械工业部的部长,而京城无线电元件厂虽然隶属于地方,但业务上与第一机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他隐约听闻,这次的项目与“通信”和“微电子”有关,而这正是他厂子虽然薄弱但却有所涉猎的领域。

第二天一大早,张德才便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直奔周副部长的办公室。

他没有直接提项目的事,而是先从厂子的困境说起,声情并茂地向周副部长“诉苦”。

“周部长,您可得给我们这些老厂子做主啊!”张德才一进门,便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仿佛真被逼到了绝境。

他将手中的公文包放在地上,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周副部长倒了杯茶,然后才坐到沙发上,长叹一声。

周副部长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坐下。“老张啊,怎么了?一大早的,愁眉苦脸的。”

他知道张德才无事不登三宝殿,而且这幅样子,八成是冲着“小灵通”项目来的。

“周部长,您是不知道啊,我们厂子现在真是举步维艰!”张德才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语气带着哭腔:“工人同志们都指望着厂子吃饭呢,可现在订单越来越少,设备也老旧不堪,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根本没法跟那些新兴的厂子比。”

“去年,我们厂子甚至还亏损了,工人们的年终奖都差点没发出来,我这个厂长,真是愧对大家啊!”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着周副部长的脸色。

见周副部长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便继续添油加醋:“您是知道的,我们京城无线电元件厂,那也是有历史的老厂子了,当年也为国家建设出过力。”

“可现在,眼看着就要被时代淘汰了,我心里真是急啊!周部长,您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们机械工业的掌舵人,您可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这些老厂子就这么垮了啊!”

周副部长听着张德才的“诉苦”,心里明镜似的。

他知道张德才的厂子确实面临困境,但更知道他今天来的真正目的。

这些年,像张德才这样的厂长他见得多了,一有新项目,就跑来“哭穷”,希望能够获得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