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奖励:052D型号,海洋街溜子!(第2页)
“光纤技术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计算所与邮电部、相关材料研究单位加强合作,组建联合实验室,多路并进,不惜代价攻克高品质低成本光纤的研发与生产难题。时间节点,同样是两年。”
写完批示,白杨又补充了几句关于研发经费保障和人才引进的意见。
对于这两个核心技术难题,他目前也只能给出大方向的指导和战略层面的要求。
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实现路径,还需要计算机研究所的同志们,以及未来参与进来的各个兄弟单位去摸索,去攻克。
倒不是他藏私,或者没有更具体的解决方案。
以他脑海中来自后世的知识储备,别说是第四代计算机小型化,就算是第五代、第六代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他也能拿出不少东西。
光纤技术更是如此,什么单模、多模,什么石英光纤、塑料光纤,各种制备工艺和关键参数,他都了如指掌。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现在的位置是总工程师,是战略规划者,而不是一线的研究员。
手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光是“信息高速公路”这一个项目,就牵扯到无数的协调、论证、资源调配工作,更不用说研究所日常的行政管理和其他几个并行推进的秘密项目。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培养一支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本土科研队伍。
如果事事都由他包办代替,那这些人永远也成长不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明方向,提供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提升能力,这才是长久之计。
当然,如果他们真的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他自然会适时出手,给予关键性的点拨。
就在白杨审阅方案,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路线殚精竭虑之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机要部门云集的某栋大楼的总会议室里激烈上演。
这里是工业体系的核心指挥中枢之一,机部大楼。
此刻,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大型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各个工业部的主要领导,部长、副部长,一个个都是跺跺脚能让相关行业抖三抖的人物。
中财部那边也派来了几位司局级干部列席,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决策,但那四十亿美金的巨额资金,让他们拥有了不容忽视的发言权和监督权。
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这个从天而降的“信息高速公路”大项目,究竟由哪个机部来牵头负责?
“我认为,这个项目理应由我们第一机械工业部来主抓!”说话的是一机部的周部长,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作为工业的“老大哥”,一机部涵盖的领域极广,从重型机械到精密仪器,都有涉猎,综合实力雄厚,统筹协调大型项目的经验也最为丰富。
“‘信息高速公路’虽然名为‘信息’,但其本质仍然是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大量的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这些,都是我们一机部的强项。”
周部长话音刚落,坐在他对面的一个中年人便忍不住开口了:“周部长此言差矣!‘信息高速公路’,核心在‘信息’二字!其灵魂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这些恰恰是我们第四机械工业部的主管领域!”
说话的正是第四机部部长刘有材。
他年富力强,才四十四岁,学者出身,后来转入行政管理,为人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在电子工业领域颇有建树。
此刻,他显然是有备而来,面前摊开着一叠材料。
“‘曙光一号’计算机,就是在我们四机部下属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要论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深度和技术储备,我们四机部当仁不让!”
刘有材越说越激动,脸膛都有些微微涨红,“把这么一个高科技项目交给对电子信息技术相对陌生的部门主导,恕我直言,那简直是外行领导内行,会贻误战机的!”
“刘部长,话不能这么说。”一机部的周部长微微蹙眉,“国家重大工程,看重的是综合实力和组织能力。电子技术固然重要,但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一机部可以提供最全面的配套支持。”
“配套支持?”刘有材冷笑一声,“周部长,这可不是打下手、敲边鼓的事!这是要引领国家未来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工程!我们需要的是懂技术、懂产业的内行来掌舵!而不是仅仅能提供钢材水泥的‘后勤部长’!”
这话就有点不客气了,甚至可以说带着几分火药味。
“刘有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一机部的一位副部长猛地一拍桌子,怒目而视,“我们一机部为国家工业建设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你这是在质疑我们的能力吗?”
“我没有质疑你们的功劳,我只是在陈述事实!”刘有材毫不退让,梗着脖子道:“这个项目,技术门槛极高,专业性极强,必须由最懂行的人来负责!否则,那四十亿美金,打水漂了算谁的?!”
“你…你这是血口喷人!”
“我怎么血口喷人了?难道我说的不对吗?让你们去搞芯片设计,你们行吗?让你们去编操作系统,你们会吗?”刘有材也是个炮筒子脾气,被对方一激,说话也越发直接。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支持一机部的和支持四机部的纷纷下场。
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声、辩驳声、甚至隐隐的斥责声混杂在一起,整个会议室如同一个炸开了锅的菜市场。
中财部那几位同志面面相觑,想劝又不知道从何劝起,只能干着急。
“都给我安静!”
一声沉稳而有力的低喝,如同洪钟一般,瞬间压住了所有的嘈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坐在上首位置的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威严的老领导缓缓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目光如电般扫过全场。
这位是主管工业的副领导,也是今天这场协调会的最终拍板人。
老领导目光在周部长和刘有材脸上停留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同志们,‘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的重要性,不用我再强调。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讨论如何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办好,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争吵不休,互相攻击!”
他的声音不高,但字字千钧,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连刚才脸红脖子粗的刘有材,也低下了头。
“这个项目的专业性确实很强,核心技术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老领导顿了顿,继续说道,“考虑到这一点,我个人倾向于,由第四机械工业部来牵头负责这个项目。”
刘有材闻言,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激动。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按捺住了。
一机部的周部长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只是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老领导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接着说道:“但是,这个项目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第四机部虽然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在大型工程的组织协调、配套产业的整合方面,经验相对欠缺。”
“所以,我决定,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五机械工业部予以全力辅助和配合。”
第五机械工业部,主要负责兵器工业,但在雷达、通讯等领域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第四机部主抓技术研发、网络构建和标准制定。第一机部负责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生产配套以及工程进度的总协调。第五机部则在军用信息安全、特种通讯设备等方面提供支持。”
老领导的声音清晰而果断,“这是一个国家级的重大战略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的私产。我希望你们能够摒弃门户之见,精诚合作,把这个项目漂漂亮亮地完成!谁要是敢在这个项目上拖后腿、使绊子,我第一个不饶他!”
最后几句话,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我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刘有材第一个站起来,大声表态,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这对他和第四机部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