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鸟2023 作品

第387章 双院士奖励!(第3页)

“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白杨郑重承诺。

完成了证书的授予,办公室里的气氛也轻松了许多。

周部长又拉着白杨聊了些家常,询问了一下研究所近期的工作情况,以及t300项目在滨海厂那边的进展。

白杨也都一一作了回答。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白杨才起身告辞。

周部长亲自将他送到办公室门口,握着他的手,再次语重心长地说道:“白杨啊,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记住,戒骄戒躁,国家和人民都对你寄予厚望啊!”

“我记住了,周部长。”白杨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白杨的助理小李,今天也跟着一起来了部里,一直在周部长办公室外间等候。

从白杨进去开始,他就有些坐立不安,心里七上八下的,既期待又紧张。

刚才周部长和白杨的谈话声虽然不高,但他隐约也听到了一些“院士”、“证书”之类的字眼,更是让他心痒难耐。

此刻,见到白杨从办公室里出来,手里还多了两个一看就非同凡品的红本本,小李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他可是知道这两个证的含金量有多高!

科学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这可是国内科技界的最高学术荣誉啊!

多少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老教授,奋斗了一辈子,都未必能得到其中一个。

而自己的所长,还不到三十岁,竟然同时获得了“双院士”的殊荣!

这……这简直是前无古人,恐怕也要后无来者了!

小李跟在白杨身后,激动得脸都有些涨红,想问又不敢问,只能用无比崇拜和炙热的眼神,紧紧盯着白杨手中的那两个红本本,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一般。

回到停在楼下的车里,白杨看着小李那一副想看又不敢开口的纠结表情,不禁摇了摇头,哑然失笑。

这小子,还是这么沉不住气。

他随手将两个证书盒递给小李:“想看就看吧。”

“啊?所长,这……这我能看吗?”小李接过证书盒,感觉自己的手都有些发抖,脸上瞬间布满了惊喜和受宠若惊的表情。

这可是院士证书啊!

他一个小小的助理,竟然能亲手摸到!

“有什么不能看的。”白杨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也就是两个本子而已。”

小李闻言,更是对自家所长的淡泊名利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么天大的荣誉,在所长眼里,竟然只是“两个本子而已”!

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其中一个证书盒,当看到那烫金的“科学院院士证书”以及白杨的名字时,小李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脸上露出了近乎神圣的表情。

他又颤抖着手打开另一个,果然是“工程院院士证书”!

“双……双院士!所长!您……您太厉害了!”小李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看向白杨的眼神,已经从崇拜升级为了狂热的崇拜。

白杨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对小李的激动反应不置可否。

对他而言,荣誉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做好接下来的工作。

小李捧着那两个证书,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每一页都看得仔仔仔细细,仿佛要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刻在脑子里。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恋恋不舍地将证书重新放回盒子里,恭恭敬敬地递还给白杨。

回到研究所,白杨将两个证书锁进了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便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而作为全程唯一的见证者,助理小李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觉得,自己能给这样一位年纪轻轻就荣膺双院士的传奇人物当助理,简直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与有荣焉!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

很快,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强力推动和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下,津门滨海第一化纤厂的t300碳纤维项目正式上马。

来自研究所的专项资金,如同及时雨一般,源源不断地注入到项目中。

滨海厂那边,也抽调了最精干的工人和技术力量,配合部里派来的专家和研究所的技术团队,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厂房改造和设备安装工作。

全新的高精度纺丝设备、大型预氧化炉、以及代表着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低温和高温碳化炉,陆续从海外运抵津门港,然后被小心翼翼地转运到滨海厂区,在白杨亲自规划和指导下,进行安装调试。

研究所这边,也按照之前的计划,派遣了以那批“t300项目技术储备班”学员为骨干的八名技术人员,组成了驻厂技术支援小组,常驻滨海厂,全程参与生产线的建设、调试、工艺优化和本地工人的培训工作。

周部长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在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亲自跑到滨海那边坐镇指挥,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白杨虽然没有亲自去滨海厂蹲点,但也时刻关注着那边的进展。

他每天都会听取驻厂技术小组的工作汇报,并通过电话与滨海厂的负责人以及周部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优化工艺参数。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白杨在研究所里,除了远程指导滨海厂的工作,也并没有放松对其他前沿技术的研发。

他深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t300只是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们去探索。

转眼间,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滨海化纤厂的t300碳纤维生产线,终于完成了全部的安装调试工作,并成功试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t300碳纤维原丝和碳纤维成品。

消息传来,整个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白杨的研究所都沸腾了!

几天后,滨海化纤厂t300碳纤维生产线正式宣布开工投产!

这是一个值得载入工业史册的日子。

这意味着,国内终于拥有了自主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能力,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产品封锁,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工业水平和国防实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内的各大报纸、电台等主流媒体,都对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

《仁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实干铸就辉煌——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实现自主量产》的重磅文章。

仁民广播电台也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详细播报了这一喜讯。

一时间,关于“国产碳纤维”、“滨海厂”、“技术突破”等词语,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全国人民都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

然而,在所有的宣传报道中,人们只看到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的英明领导,看到了滨海化纤厂工人们的辛勤付出,看到了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大力支持。

至于那个提供了核心技术、解决了关键资金、并培养了第一批技术骨干的年轻所长——白杨的名字,却依旧像以往一样,没有出现在任何公开的报道之中。

他,以及他所带领的整个研究所团队,依然默默地站在幕后,深藏功与名。

白杨在办公室里,平静地看完了报纸上的相关报道,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然后,他便将报纸放到一旁,拿起桌上的一份新的研究计划,继续投入到了新的忙碌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