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从理论到实践的大明征程(第2页)
更为可贵的是,在张嫣精心营造的教育氛围中,学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课堂上,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们热烈探讨。课后,他们也不停歇,常常聚在一起,交流各自对科技发展的独特见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机械制造领域,有学子提出改进车床传动装置的设想。他们认为,现有的皮带传动虽能实现动力传输,但存在易打滑、效率不高等问题。经过反复的思考与研究,他们提出采用链条传动的方式,通过精确设计链条与链轮的齿形和尺寸,能够有效提高传动效率,增强动力传输的稳定性。在天文研究方面,有学子对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进行反思,觉得其精度有限,难以满足对天体更深入的观测需求。于是,他们构思了一种新型的天文望远镜,通过改进镜片的打磨工艺和镜筒的结构设计,有望大幅提升观测的清晰度和精准度。
这些创新的想法如同一股股清泉,为大明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张嫣深知,科技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再精妙的理论、再新奇的设想,若不能付诸实践进行验证,终究只是空中楼阁。为了让学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够落地生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张嫣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每个学堂里面修建一座实验房。
修建实验房并非易事,从选址、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规划。张嫣亲自参与其中,与工部的能工巧匠们反复商讨。选址时,她考虑到实验房需要相对独立且安静的环境,以便学子们能够专注地进行实验,同时又要方便他们随时取用教学设施与资料,最终确定了学堂内较为幽静但交通便利的区域。
实验房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到各类实验的需求。为了满足机械制造实验的需要,设置了宽敞的工作区,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工具和设备,从精密的车床、铣床到各类测量仪器,一应俱全。天文实验区则配备了专业的天文望远镜和天象模拟设备,能够让学子们在室内模拟不同的天文现象,进行深入的观测与研究。此外,还设有化学实验区、生物实验区等,每个区域都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布局,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