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夏侯辰入主成都(第3页)
这位老者,正是黄权。
ps: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
黄权年轻时被刘璋召为主簿,因“一国不容二君”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刘璋没有采取其意见。刘备袭取益州,黄权闭城坚守,直到刘璋向刘备投降,才肯罢休。
刘备任他为偏将军,曾向刘备献占据汉中之计。章武元年,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孙权,兵分两路,命黄权督江北之军以防魏师,刘备自在江南。蜀军大败后刘备引退,而他被隔断归路,率所领降魏,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后迁车骑将军。正始元年,黄权去世。
夏侯辰面带微笑地凝视着黄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想必这位便是公衡先生吧!久仰大名啊!”
夏侯辰的声音温和而不失威严。
然而,面对夏侯辰的热情招呼,黄权却面色冷峻,毫无表情地回应道。
“黄权当不得先生二字。”
他的语气冷漠,显然对夏侯辰的寒暄并不感兴趣。
站在一旁的夏侯镇见状,顿时怒火中烧。他瞪大了眼睛,怒视着黄权,毫不客气地吼道。
“大胆!你个老头算什么东西!竟敢对我父亲如此无礼!”
夏侯辰见状,脸色一沉,连忙喝止道。
“住口!不得对黄老先生如此无礼!真是没规矩!”
他虽然表面上斥责了夏侯镇,但众人都能感觉到他的话语中并没有多少责怪之意。
黄权无奈地叹息一声,他心里清楚,如今的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夏侯辰率军攻破成都,他们这些人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罢了。
在权衡利弊之后,黄权最终还是决定放下身段,向夏侯辰低头。
“我黄家愿听从大将军调遣!”
黄权对着夏侯辰深深地鞠了一躬,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屈服。
其余官员见黄权和法正都倒戈了,也不再挣扎纷纷表示愿意效忠曹操。
深夜,州牧府的书房内灯火通明,夏侯辰端坐于书桌前,法正和诸葛亮则分坐两旁。
夏侯辰轻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喉,然后对着法正缓缓开口道。
“孝直,此次你在益州的表现甚佳,我决定任命你为益州别驾,负责处理益州的军务。至于其他封赏,待我们回到许昌后,魏王自会亲自嘉奖于你。”
法正闻听此言,心中大喜,连忙起身谢道。
“多谢大将军!”
夏侯辰微微颔首,接着又将目光转向诸葛亮,沉声道。
“孔明,益州的政务就交由你全权打理了,我会让夏侯镇协助你。”
诸葛亮闻言,并没有推辞,而是点头应道。
“亮知晓了。”
夏侯辰略作思索,又对法正吩咐道。
“对了,孝直,我需要你陪同我前往剑阁一趟。我们必须赶在刘备军抵达之前,拿下张任。”
法正毫不犹豫地应道。
“愿为大将军效劳!”
待法正和诸葛亮离去后,书房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然而,夏侯镇却突然推门而入,一脸狐疑地看着夏侯辰,问道。
“老爹,那个诸葛亮真的能治理整个益州的政务吗?”
“别人或许不行,但他可是诸葛孔明啊!”
夏侯辰一边说着,一边缓缓走到窗边,然后停下脚步,仰头凝视着高悬在夜空中的那轮明月。
夏侯镇站在一旁,看着夏侯辰的举动,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他当然知道诸葛亮有“卧龙”之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毕竟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真的能有如此大的能耐吗?
然而,尽管心中有所疑虑,夏侯镇还是选择了沉默。因为他知道,父亲夏侯辰向来眼光独到,看人极准,既然他如此看重诸葛亮,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夏侯镇也不再多言,只是默默地走到夏侯辰身边,与他一同静静地望着那轮明月。在这一刻,父子二人都没有说话,只有那高悬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