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403章 。周末排课(第2页)

林教授:“这个安排很不错,充分考虑了人体生物钟和大脑的活动规律。上午皮质醇水平高峰,逻辑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确实事半功倍。而傍晚时分,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吸收能力增强,学习语文和英语有利于记忆。不过,要注意课间休息的利用。长时间学习后,适当的休息能有效恢复精力。你对课间休息有什么设计吗? ”

我:“上午课间安排15分钟体能活动,像跳绳100次,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下午课间10分钟冥想音乐时间,用α波增强记忆巩固。”

林教授:“非常好,这样的课间活动设计很科学。体能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带来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冥想音乐则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节课。再谈谈学科时段分配吧,每个科目两个小时,具体怎么安排教学内容呢? ”

我:“9:30 - 11:30安排数学,前一个小时讲授新知识点,中间15分钟休息,后45分钟进行例题讲解和练习。16:30 - 18:30先学语文,前一小时进行文言文精讲,休息10分钟后,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之后学习英语,前一小时进行词汇和语法讲解,休息10分钟后,进行情景对话和写作练习。您觉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

林教授:“整体框架很合理。数学新知识点讲授放在前面,趁学生精力充沛时接受新知识,后续练习巩固也符合学习规律。语文文言文精讲和阅读理解训练的顺序也不错,文言文较难,放在前面集中精力学习 。英语词汇语法讲解和情景对话写作练习的搭配也能让学生从知识输入过渡到输出。不过,对于英语的情景对话练习,可以多利用休息时间,让学生在课间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预热,正式上课时能更快进入状态。另外,你提到的课程方案里有备选方案和特殊需求调整,能详细说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