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无糖不甜 作品

第229章 新的科技突破(第2页)

“太了不起了!” 刘岗的金属义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小心翼翼地伸手轻轻触碰能量传输装置,感受着装置表面传来的微弱震颤,仿佛触摸到了联盟的未来。“想想看,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就能彻底解决偏远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星际殖民计划的推进速度至少能提升三倍!”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兴奋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人类在星际间自由穿梭的壮丽景象。说着,他调出城市能源分布全息图,手指在虚拟屏幕上快速滑动,模拟着新技术投入使用后的场景,当看到原本黑暗的偏远地区亮起璀璨灯光时,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还调出了星际殖民的规划图,看着 “星链” 系统如何将能源输送到遥远的星球,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调整星际航行的路线和时间,以充分利用这项新技术。

正当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量子通讯系统突然接入了来自各个行业的代表。全息投影里,采矿集团的负责人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指着装置,眼中满是期待:“如果能将这技术应用在深地采矿,我们就能在岩浆层附近直接建立能源站,再也不用担心能源传输损耗导致的开采成本过高了!” 他身后的全息投影中,展示着深地采矿的模拟场景,原本因为能源问题而停滞的开采作业,在接入 “星链” 系统后重新启动,巨大的采矿机器人高效运转。交通业代表则兴奋地比划着,全息投影中浮现出悬浮列车的模型:“悬浮列车的能源补给站可以大幅减少,甚至实现全程无间断供电,这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交通格局!” 他调出交通流量数据,随着模拟的进行,原本拥堵的交通网络变得畅通无阻。金融界代表已经开始快速敲击着虚拟键盘,计算着这项技术将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他的屏幕上,一串串数字飞速跳动,预测着未来的经济增长曲线。他还时不时与身旁的助手交流,讨论着如何提前布局相关产业,以抢占市场先机。

露娜?陈指尖在虚拟操作台上快速滑动,全息投影骤然变得立体且动态。她调出城市天际线作为背景参照,数十座传统中继塔在画面左侧闪烁着微弱蓝光,而右侧三个银灰色 “星链” 接收器正悬浮在云层之上,宛如三颗静默的卫星。随着数据流注入,接收器表面泛起液态金属般的光泽,无数能量粒子以螺旋轨迹汇聚,瞬间形成一条跨越太平洋的金色光带。

“注意能量波动频率。” 露娜轻点投影,画面弹出实时监测窗口,跳动的数字从千兆赫兹跃升至太赫兹级别。当能量束抵达对岸接收器时,周围空气因剧烈电离产生噼啪声响,玻璃幕墙外的树木在无形的能量场中簌簌震颤,连悬浮在展厅顶部的无人机都出现短暂失控。

星际模拟场景切换时,露娜特意加入了地月引力场的动态模型。随着 “星链” 系统启动,月球基地的太阳能板阵列缓缓转向地球方向,环形山底部的储能装置开始高频嗡鸣。当第一缕能量束穿透地月之间的虚空,环形山岩壁上的冰晶瞬间汽化,形成的白雾在真空环境中凝结成璀璨的雾凇,与接收器释放的霓虹色光晕交织成梦幻光谱。

“看这个能量衰减率!” 露娜将数据曲线放大到千分之一精度,原本陡峭的衰减斜率在 “星链” 系统介入后近乎平直,“传统微波输电损耗率 23%,而我们的量子纠缠传输......” 她停顿片刻,指尖划过曲线末端,“在地球轨道至月球基地的距离内,损耗率仅为 0.07%。”

前排戴着神经连接装置的工程师突然站起,他脑机接口投射出的数据流在空中疯狂闪烁:“但量子纠缠需要成对粒子,这些接收器如何保证......” 问题尚未问完,露娜已将画面切换到微观视角,无数纠缠态光子在接收器内部的超导腔体内有序震荡,宛如被困在水晶牢笼中的发光蝴蝶。*

林深看着众人激动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研发初期,那时团队连续三个月睡在实验室,累了就蜷缩在折叠床上小憩,饿了就随便吃几口能量棒。实验室的休息区,还堆放着大家的睡袋和未吃完的能量棒包装。他想起因为材料问题导致实验失败时的沮丧,大家围坐在一起,眼神中满是失落,但却从未放弃。有一次,因为实验数据全部丢失,团队成员们连续熬夜一周重新采集数据。他也想起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一边戴着口罩做实验,一边关注着疫情动态,在双重压力下坚持研发的艰难时刻。那时,他们的实验服口袋里总是装着消毒湿巾,随时进行消毒。这一切的努力,终于在今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还想起团队成员们在遇到困难时互相鼓励的场景,那些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成为了他们在黑暗中前行的动力。

吴玉拍了拍林深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这只是一个开始,联盟需要更多这样的创新。” 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你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后面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 她的话语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斗志。说着,她调出联盟科技发展规划全息图,开始与大家探讨新技术如何融入未来的发展蓝图,手指在虚拟屏幕上不断勾画着新的设想。她详细地介绍了联盟在能源、交通、科研等领域的未来规划,强调了 “星链” 系统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科研团队继续探索技术的边界,为联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众人的热烈讨论中,新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全息投影投射出的三维星图上,闪烁的光点如同跳动的火种,将会议室渲染成一片科技感十足的星海。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围坐在环形会议桌前,指尖在虚拟操作面板上飞速滑动,不断调整着第二代 “星链” 系统的参数模型。项目负责人陈薇将激光笔指向柯伊伯带,红色光束穿透全息影像:“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太阳系级信息高速公路,现有中继卫星的功率在奥尔特星云边缘会衰减 73%,必须找到革命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