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被打击的朱棣,震惊又眼红(第3页)
他虽然料到大汉会有些钱,毕竟大汉商业的繁华,以及那些商品、香料等等,甚至大汉自己还在贩卖一些低级的火器军火,但他是真没有想到大汉能够富裕到这个程度啊。
而朱高煦看着朱棣这似乎眼红的眼神,只觉得莫名其妙,这些话又不是他说的,关他什么事?
要是觉得这些好,有本事自己去做到啊?看着他干什么?
朱棣看着朱高煦毫不客气的瞪了回来,一时只感觉牙疼。
也就是现在在外面,有人在,他也不好直接开口以及动手。
朱棣现在都有些分不清自己来大汉是来干嘛了,虽然得到了更多的消息,但他真后悔来了,这妥妥是来给自己找不自在,找罪受的。
而且还得在这些百姓面前接受对朱高煦的夸赞,这就让他很是难受。
朱棣调整好心绪,只得对着老汉露出一个自以为灿烂的笑容。
“你说的这些啊,都已经是以前了,现在大汉也改革了商业,解除了禁海,商人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
我就不来大汉了,只是听说经商来这里赚钱,我才来的,让你见笑了。
对了,问一下你们如今交的赋税几何?听说大汉免赋,税也收得极低,是不是真的?”
这老汉深深看了一眼朱棣,却是没有任何显露,看着自己的孙子到来,当即叫来身边,又让其到外面去玩。
这时老汉才看向朱棣,缓缓开口。
“大明也改变了?可真是不容易,看来是因为大王所改变的吧,我不懂那些。
至于赋税嘛,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在大汉,可没有赋这一说,大王给我们都免了。
至于税,也有,不过并不多,而且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官府的人每年都会根据收成来下达指标。
如果收成好,那就将收成的粮食拿出两成送至官府的粮仓,如果收成一般,则只需要上交自己收割粮食的一成。
如果遇到天时不好,粮食收成不好时,官府就会停止征收储粮,反而还会申请朝廷打开府库,主动给我们发放粮食呢。
而且交那些粮税,也不需要我们出火耗(除了朝廷征收的粮食外,还会征收一部分预计损坏以及食用的,明朝称为‘耗羡’,也就导致百姓缴纳的赋税比实际的要多得多)。
一切火耗,都由官府自己承担,而且还没有任何苛捐杂税,剩下的粮食,也足够了,有时候还能拿出去卖一些呢。
不过朝廷也有要求,那就是不能荒废了田地,要是自家种植不了那么多,那么就需要将无力种植的田地向官府报备,官府还会按最低成交价向我们收购呢,还会给我们钱。
并且官府的人每年都还会派人下来视察,田地里种植种植的粮食要是有人没有认真去做,就会处以罚款,官府还会收回田地,并且还有刑罚。
大王待我们好啊,不过我们这些人,只要有田地,肯定是不会荒废嘞,粮食就是我们的全部心血。
朝廷出这些政策,也是为我们好,就怕我们有人偷懒耍滑,以及有钱不肯种植粮食了,我们都知道的。”
朱棣听着这些,心头又有了些许震动,税收这一块,他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将这些真的落实到了地方。
这样的政策想要落实到地方,朱棣可是太清楚其中的难度了。
不仅可以落实到地方,尤其是征收的税收,听着不少,但这个不固定的‘自由’,却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朱棣很明白这个关键的作用,那就是田地多者,也就是收成多者多交,少的则少交。
以及朱高煦让火耗归公,并且在收成不好时还会反向补贴百姓,根本都不需要等到灾荒、饥荒到来就开始行动。
这些,都让朱棣感到震惊。
至于荒废田地面临什么处罚这些他都能接受,但百姓无法顾及过来的田地,朝廷居然还会出钱回收?这是真的?
最让他想不通的就是,难道在大汉,还有人主动交出田地给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