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501章 《虚实相生》(第3页)

然而诗人并未陷入后现代的价值虚无,而是以\"我哋其中,大同人间\"重筑希望。此处\"大同\"概念显然超越《礼记》的儒家乌托邦想象,转而指向海德格尔\"天地神人\"四方域的诗意栖居。粤语\"我哋\"(我们)中那个消隐的主语,在现象学意义上成为\"被抛入世\"的此在共同体:当个体在\"有\/冇\"的辩证中领悟存在真谛,\"同框\"的肉身便化作列维纳斯所说的\"面容\"(visage),在与他者的照面中重建伦理秩序。

结语:笔划榫卯与诗学复魅

在这个键盘输入逐渐取代纸笔书写的年代,树科通过粤语诗完成的这场美学暴动,具有文化人类学层面的启示意义。那些游走在\"有\"字骨隙间的横竖撇捺,实则是汉字葆藏的诗性基因:当诗人以方言为溶剂重新激活这些沉睡的笔划,被现代性规训的汉字便如本雅明寓言中的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在灵光消逝处迎来复魅时刻。

《有冇嘅辩证》最终昭示的,是方言作为\"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对全球化同质化浪潮的抵抗。那些沉淀在粤语声调中的古汉语入声,那些蜷缩在口语词根里的南越文化记忆,都在诗句的裂隙中悄然苏醒。或许正如福柯在《词与物》中断言的——真正的反抗永远始于对语言异质性的坚守,在这首粤语诗的横竖之间,我们听见了汉字重生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