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441章 《文字囚笼与精神漫游》(第2页)

二、重复美学: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解构

全诗以“格”为核心意象,构建起严密的语言迷宫。“格”既是物理意义上稿纸上的方格,又是精神层面思维的桎梏与秩序。诗人通过“爬哈爬,行哈行,睇哈睇/一格格,一天天,喺天格”的句式,将书写行为具象化为在方格中的爬行。这种隐喻使人联想到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异化状态——当文字成为囚禁思想的牢笼,书写者反而沦为被语言支配的“虫豸”。

在时间维度上,“坏习惯,一天,一天天”的重复暗示着写作习惯的惯性与无奈。这里的“坏习惯”带有自嘲的意味,却也暗含着对创作宿命的深刻认知。正如艾略特在《荒原》中通过重复的“死者埋葬死者”揭示现代文明的虚无,树科以“天天格,格度格,格外格”的时间循环,展现出创作者在文字世界中永无止境的精神漫游。每个“格”既是时间的刻度,又是空间的坐标,将书写行为定格为永恒的当下。

三、空间诗学:从“天格地”到“格天地”的哲学思辨

诗中“天格地,地格天,格天地”的三重变奏,完成了从物理空间到哲学空间的升华。“天格”象征着宇宙秩序,“地格”指向大地规则,而“格天地”则将书写者置于与天地对话的主体地位。这种空间认知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形成互文,却又以现代诗歌的碎片化语言解构了古典哲学的完整性。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提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爬格仔谂到嘅》中,稿纸的方格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社会文化规训的隐喻。当诗人宣称“我一格,又一格,天天格”时,实际上是在对抗语言与思想的标准化生产。这种对抗在“格格唔完嘅,系格惗”(意为“格格不完的,是思考”)中达到高潮——文字的无限增殖最终指向思想的不可穷尽,语言的牢笼反而成为精神自由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