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91章 《虚实相生的生命叩问》(第2页)

二、虚实辩证的哲学图景:存在维度的诗意解构

诗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有形同无形》通过两组对立概念的并置 ——“睇得到嘅” 与 “睇唔到嘅”、“脆弱嘅” 与 “更强大”,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哲学空间。有形的生命质量被描述为 “脆弱嘅”“有限嘅”,这一认知契合了海德格尔 “向死而生” 的存在主义哲学。生命的有限性与脆弱性,是人类无法逃避的生存困境,这种困境在诗歌中被凝练为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

然而,诗歌并未止步于对生命脆弱性的哀叹,而是将笔触转向 “睇唔到嘅物质”。这里的 “物质” 已超越物理学概念,指向那些无形却强大的存在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精神信仰、文化传统,也可能是宇宙间未知的规律。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形的力量往往具有超越物质的强大能量。树科在诗歌中对 “无形” 的礼赞,实质是对人类精神世界与未知领域的敬畏与探索。

诗歌中的虚实辩证,还体现在对存在维度的多维呈现。有形的生命与无形的力量,构成了存在的双重维度。这种双重维度的对立统一,在庄子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的哲学思想中亦有体现。树科通过诗歌语言,将这种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使读者在虚实相生的意境中,感受到存在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这种对存在维度的诗意解构,不仅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也提升了其艺术价值。

三、极简美学的诗艺表达: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契合

在诗歌形式上,《有形同无形》采用了极简主义的创作手法。全诗仅用六行文字,便完成了从现象描述到哲学思考的跨越。这种极简美学的运用,与中国古典诗歌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审美追求一脉相承。正如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歌的魅力往往在于其未言之处。树科以简洁的语言留白,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思考余地。

诗歌的结构安排也颇具匠心。前后两节形成工整的对仗,前节聚焦于 “睇得到嘅” 有形生命,后节转向 “睇唔到嘅” 无形力量。这种结构上的对称,强化了诗歌的辩证思维,使主题表达更加清晰有力。同时,诗歌在节奏处理上,采用了长短句交错的方式,形成独特的韵律感。粤语方言的声调特点,在此处得到充分发挥,抑扬顿挫的语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