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88章 《价值迷宫中的诗性突围》(第3页)

"粤北韶城沙湖畔"的地理标注,则将诗作锚定在具体的文化坐标。这种在地性书写不是地方主义的自我设限,而是如本雅明"辩证意象"理论所示,在微观叙事中折射出普遍的人类境遇。当全球化浪潮消弭地域差异,诗人通过方言与地景的双重指认,守护着价值多元性的最后堡垒。

六、诗学政治学:在解构与建构之间

树科在此展现出知识分子诗人的双重使命:既要像庖丁解牛般剖析现代性的病灶,又要如神农尝百草般寻找疗愈的良方。对价格体系的解构不是目的,而是如鲁迅"铁屋中的呐喊",旨在唤醒沉睡的价值意识。当诗人说"价值冇限",实则是为被物化的世界注入希望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潜藏在每个个体"心地"的觉醒之中。

这种诗学政治学暗合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通过语言重构实现主体间性的价值共识。在消费主义的铁幕下,诗歌成为最后的公共领域,让不同价值立场在审美交流中达成理解的可能。这种交流不是强制性的说服,而是如老子所言"不言之教",在诗意的共鸣中完成价值的再启蒙。

结语:

《价格同价值》以简洁的诗行构建起庞大的价值论体系,在解构与建构的辩证运动中,完成了一次当代诗学的精神突围。树科用粤语的利刃剖开现代性的痂壳,让价值的光芒从商品拜物教的裂缝中透射而出。这首诗提醒我们:在价格标签漫天飞舞的时代,更要守护那些"有市冇价"的心灵珍宝,因为真正的价值,永远生长在价格体系无法抵达的诗意栖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