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83章 《阶梯上的永恒跋涉》(第3页)

诗末未完成的"定位"状态,恰似贝克特戏剧中永远等待的姿态。这种开放性终结打破了传统史诗的封闭结构,将诗歌转化为本雅明所谓的"辩证意象"。当读者在方言的韵律中反复攀爬这些文字阶梯时,诗歌本身便成为了抵抗异化的生存现场。

五、余韵:在阶梯的褶皱里

重读《天堂把楼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悖论:当树科用方言书写解构了天堂的神话,他是否也陷入了新的语言规训?那些在"命水"中攀爬的身影,究竟是自由的主体还是符号的提线木偶?或许正如诗人在粤北山城的烟雨中领悟的那样,真正的救赎不在于抵达某个定位,而在于保持攀爬的姿势——在方言的褶皱里,在语言的阶梯上,我们永远处于成为"在路上"的途中。

这首长诗最终呈现的,不是某个确定的诗学答案,而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诗学场域。它像博尔赫斯笔下的"阿莱夫",在有限的诗行中容纳了无限的生存可能。当最后一个音节在韶城的山水间消散,我们听见的不仅是粤语的韵律,更是现代人灵魂在阶梯上震颤的永恒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