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18章 《甲骨裂帛处见天地经纶》(第3页)
四、裂帛为诗:解构与重建的诗学实践
诗人对甲骨意象的创造性转化,堪称当代版的"破体为文"。当坚硬的甲骨化为绕指柔的方言诗行,恰似《文心雕龙》"文之为德也大矣"的现代回响。这种"裂帛为诗"的勇气,让人想起帕斯捷尔纳克"二月,墨水足够用来痛哭"的诗学宣言。
诗中频繁使用的破折号与省略号,构成独特的文本呼吸。这些标点如同甲骨裂纹,将完整的意义切割重组。这种解构策略暗合德里达"延异"理论——在意义的不断推延中,诗歌获得无限的阐释空间。而粤语方言的插入,则如裂纹中的金箔,在解构的废墟上重建起新的意义宫殿。
全诗在4000字容量中完成的,不仅是单首诗歌的赏析,更是对整个中华诗学传统的重新编码。当甲骨、方言、阴阳这些文化基因在诗中重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树科个人的诗学探索,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当代语境中的自我更新。这种"创造性转化",恰如伽达默尔所言"视域融合"的完美范例。
在韶城沙湖畔的创作现场,诗人以甲骨为舟,方言为楫,阴阳为舵,在时空长河中打捞着文明的碎片。这些碎片经过诗意的熔铸,终将凝结成新的文化琥珀——正如诗中未言明的隐喻:当最后一片甲骨在粤语中苏醒,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都将获得救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