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318章 《甲骨裂帛处见天地经纶》(第2页)
"太嫲担凳睇啦"的"睇"字,将视觉行为升华为文化观照。这种观看姿态,让人想起庞德在《诗章》中对中国典籍的凝视。诗人通过方言镜头,将家族叙事转化为民族集体记忆的显影液。正如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所述,方言是差异性的具体化,在全球化时代守护着文化的根茎系统。
诗中"家头细务"的琐碎叙事,实为女性书写的隐秘战场。当"妈子"在厨房方寸间操持,恰如《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现代演绎。这种将女性经验纳入文明史观的尝试,颠覆了传统阴阳学说中"乾刚坤柔"的等级秩序,展现出后现代性别理论的解构锋芒。
三、阴阳为枢:生命哲学中的时空辩证
全诗以"阴阳"为轴心,构建起多维度的时空坐标系。"日月"与"天地"的垂直架构,对应《周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的宇宙论;"太公太嫲"的横向展开,则实践着"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的伦理学。这种纵横交错的文本网络,完美诠释了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的命题。
"朝晚冇见面"的时空错位,暗合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时间性。父亲的身影在晨昏交替中隐现,恰似甲骨文中"日夕"二字的意象叠加。这种日常经验与哲学思辨的互文,让人想起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中"天使吃力地搬动着我们时代的重量"的隐喻。
结尾处未明言的阴阳交感,在文本缝隙中汩汩流淌。当"拾瓦"与"担楼梯"的动作定格,恰似甲骨裂纹中凝固的瞬间永恒。这种"未完成的时间性",恰是拉康"剩余快感"理论的诗学呈现——在阴阳的永恒摆荡中,生命获得其存在的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