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后人类困境与身份叩问》(第2页)
方言的运用还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创新与突破。在主流诗歌语言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树科坚持使用粤语创作,是对语言多样性的扞卫,也是对诗歌个性化表达的探索。这种独特的语言选择,使诗歌具有辨识度,成为其鲜明的艺术标签。
二、后人类时代的意象构建与主题呈现
诗中构建了一系列与后人类时代相关的意象,如 “生物技术”“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复制、合成人” 等。这些意象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为对人类生活产生实际影响的存在。“简直噈唔系人嘅人 / 佢哋正喺度,四面八荒 / 陆陆续续上岗”,通过 “唔系人嘅人” 这一矛盾而又形象的表述,展现了人工智能等技术产物逐渐渗透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现状。
“铁饭碗,银饭碗,金饭碗 / 冚唪唥嘅通通啲饭碗 / 侍应啦,教师哈,医生啊 / 仲有个啲历嚟高大上嘅 / 我哋啲发号施令嘅公务员 / 我哋冚唪唥嘟俾接待”,这一段落以 “饭碗” 为核心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后人类时代职业领域的变革。曾经被视为稳定、高尚的职业,如今都面临着被技术取代的危机。这种意象的组合,深刻地揭示了后人类时代对人类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冲击。
诗歌的主题围绕后人类时代人类身份的困境与迷茫展开。“呵呵呵,我哋仲系唔系人?” 这一诘问,直击人心,将诗歌的主题推向高潮。在后人类时代,当人类与技术产物的界限日益模糊,当职业、身份等传统定义被颠覆,人类开始对自身的本质产生怀疑。这种对身份的叩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三、情感基调与诗学结构的张力
诗歌的情感基调复杂而矛盾。开篇以轻松、调侃的语气描述后人类时代的到来,如 “我哋相对主观同埋开放 / 俾咗啲生物技术、基因编辑 / 仲启动咁简单嘅人工智能”,给人一种对新技术欣然接受的错觉。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焦虑与迷茫。“四面楚歌:人啊人”,借用历史典故,营造出一种危机四伏的氛围,暗示人类在后人类时代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