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148章 《世俗神圣书写》(第2页)
这种对瞬间的圣化书写,在第三节达到高潮:"睇到乜嘢东东"的俚语表达,将现象学"悬置"转化为市井对话。诗人以粤语特有的疑问代词"乜嘢"(什么)消解对象的实体性,使"东东"(事物)成为纯粹的光影游戏。这种策略既是对禅宗"见山不是山"境界的世俗转写,亦暗合济慈"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的诗学主张——在不确定中保持开放的诗意可能。
三、结构的嬉戏:文本空间的拓扑学重构
全诗五节的排版暗藏玄机:首节三行建立神圣/世俗的对话结构,第二节四行铺陈具体意象,第三节五行形成叙事高潮,末两节突然收束为三行与两行。这种"意识流建筑术"令人想起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但树科用粤语虚词搭建出更具流动性的空间。
"哈哈,哈哈哈"的语音实验打破书面诗的视觉惯性,声波振动在文本平面凿出三维洞穴。这种笑声书写可追溯至《庄子·大宗师》中"拊髀雀跃"的原始欢愉,却在数字时代获得新解:当emoji表情泛滥成灾,方言拟声词反而成为抵抗符号异化的诗学武器。末句"唔同你哋又同你哋一齐"的悖论修辞,既解构了集体/个体的二元对立,又暗合巴赫金狂欢理论中"全民性"与"个体性"的辩证统一。
四、主体的重生:快乐伦理的诗学重构
在"绝唔系宗教嘅微笑"的宣言中,诗人完成对传统快乐范式的双重解构:既否定宗教彼岸的承诺,又拒绝消费主义的快乐营销。这种"简美"的快乐伦理,在珠江畔的写作场景("作协之家")中形成微妙反讽——当制度化学术空间与市井快乐哲学相遇,文本便成为布迪厄所言"场域斗争"的诗学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