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144章 《微笑辩证法》(第2页)

第三节的转折尤为关键,诗人否定快乐源于"微笑一笑/睇到乜嘢东东,心生亮丽意象/即刻噈妙成一首"的创作快感。这实际上是对传统诗学观念的反思——将快乐等同于审美创造的愉悦,将诗人特权化为快乐的典范。树科通过"唔喺噈梗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的粤语表达,以双重否定消解了这种精英主义的快乐观。这种自我指涉的诗歌策略,让人想起希尼在《测听奥威尔》中对诗歌伦理功能的思考,但树科以更轻松的方式完成了对诗人角色的祛魅。

诗歌结尾部分"哈哈,哈哈哈"的笑声模拟,通过语音的重复营造出快乐的传染性。"噈咁简单,噈咁简美"中"噈咁"的反复使用,在粤语中形成了一种递增的语义强调,暗示快乐的本质在于其不可再约减的单纯性。而"唔同你哋又同你哋一齐"的辩证表达,则揭示了快乐既是私密的个体体验,又必须通过社会关系确证的双重特性。粤语"一齐"(一起)比普通话更具动作协同的意味,强化了快乐的共享维度。

从诗学传统看,《我嘅快乐》实现了对方言诗歌功能的重新定义。粤语不再是简单的乡土怀旧工具或地方色彩点缀,而成为了探索普遍人类经验的独特媒介。诗中"世界波"这样的外来词与古粤语语法结构的融合,恰如香港文化学者也斯所言,体现了"翻译的现代性"——在语言接触地带产生的新的表达可能性。这种语言混杂性非但没有削弱诗歌的深度,反而为探讨快乐这一主题提供了更丰富的语义层次。

在哲学层面,这首诗回应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关于快乐(eudaimonia)的讨论,但通过粤语的诗意逻辑,将古希腊的沉思快乐转化为现代都市的生活快乐。诗中"兜脚一球"与"举手一投"的即兴精准,暗合了存在主义对"本真性"的追求——在决定性瞬间的全身心投入。而粤语特有的时态表达方式(如完成体"咗"字的缺席),使这种快乐体验脱离了时间性的束缚,成为永恒的当下。

《我嘅快乐》的语言实验也暗示了方言诗歌的认知革新功能。认知语言学认为,不同语言塑造不同的思维方式。粤语中丰富的语气词和灵活的语序,使诗人能够构建一种与普通话思维迥异的快乐体验。"噈咁简单"这样的表达,在普通话中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简洁形式,正是这种语言间的不可通约性,使粤语诗歌能够揭示被主流话语遮蔽的生活真相。

从诗歌技巧看,树科采用了"否定辩证法"的结构策略:先提出快乐的某种可能定义,再通过否定将其复杂化。但这种否定不是走向虚无,而是通过层层剥离,显露快乐的核心——简单性中的丰富性。这种思维路径与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形成有趣呼应,却以生活化的语言避免了哲学抽象。诗中粤语词汇的选择尤其精当,如用"东东"(东西)而非更正式的"嘢",既保留了口语的鲜活,又通过陌生化处理获得了诗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