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 作品

第61章 《粤语诗学镜像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观照》(第3页)

诗中"沙湖畔"的地理标注,将抽象的社会批判锚定在具体的地理坐标。韶城沙湖作为岭南文化的毛细血管,在此升华为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微观镜鉴。这种地域性与普世性的交融,印证了宇文所安对中国诗歌"地方世界主义"的论断——越是深入地域特质的书写,越能抵达普遍的人性洞察。

结语:在跨语际的诗歌版图上,树科的《红靓仔》以其方言的锋芒刺破世俗的伪装。当普通话诗歌在全球化语境中渐失棱角时,这种根植于地域母语的创作,恰似一剂醒神的凉茶,在俚俗与典雅、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重新擦亮汉语诗歌的批判锋芒。诗末"为民好"的讽喻,既是对权力话语的祛魅,更是对诗歌介入现实功能的重申——在娱乐至死的年代,真正的诗人永远是社会肌体的诊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