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 作品

第34章 冯巩(第2页)

冯巩在相声中对修辞艺术的创新运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夸张手法在角色塑造上表现突出,他通过对人物特征的极度放大,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比如塑造一个极度吝啬的人,将其吝啬的行为夸张到极致,让观众印象深刻。

仿拟流行语改编也是他的一大特色,把当下流行的语句进行巧妙改动,赋予新的意义,既贴合时代潮流,又充满幽默。返射即语言回环,通过语句的循环往复,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律和趣味。

与传统相声语言相比,冯巩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他对传统的方言和快板等元素进行现代化处理,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社会现实的镜像表达

冯巩的《公交协奏曲》《暖冬》等作品,如同镜子一般,深度呈现了社会现实。《公交协奏曲》聚焦农民工生存问题,在当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的时代背景下,生动展现了他们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遭遇和生活困境。

《暖冬》则关注邻里关系,反映了现代社会中邻里之间从冷漠到温暖的转变。在社会节奏加快、人际关系逐渐淡漠的大环境下,这部作品传递出了温暖和关怀。

冯巩采用“笑中带泪”的批判策略,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社会问题的严峻。他不直接进行说教,而是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观众的思考,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社会价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文化传承的践行之路

1.非遗传承的体系化建设

进入2010年代,冯巩积极投身于相声非遗传承的体系化建设工作。他大力推动相声申遗,组织专业团队收集、整理相声相关资料,为申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主导建立了相声档案库,将珍贵的相声音频、视频、剧本等资料进行系统保存,为后人研究相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申报工作的相关文件,冯巩被推荐为非遗传承人,这说明他在业务能力和艺术贡献上具有示范价值。推荐材料中提到,冯巩在相声界纵横多年,创作表演了众多经典作品,为相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艺术成就和敬业精神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2.师徒制度的现代转化

冯巩在弟子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理念,贾玲和白凯南就是他成功培养的代表。他注重“创作底线教育”,教导弟子“不能拿残疾人、老人开玩笑”,为作品的创作划定了道德红线。贾玲曾表示,冯巩教给她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这种创作底线。

在铁路文工团的教学课程设计上,冯巩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不仅传授相声表演技巧,还注重培养弟子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传统师徒制相比,他打破了单一的技艺传承模式,更强调全面发展和艺术创新。传统师徒制可能更注重口传心授和技艺模仿,而冯巩的现代师徒制则鼓励弟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的新一代相声人才。

3.校园美育的深度下沉

冯巩积极推动相声艺术在校园的普及,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在新疆喀什,他开设相声体验课,让当地学生近距离感受相声的魅力。学生们通过参与体验课,了解相声的表演形式和创作方法,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他还培养了一批快板讲解员,让他们用快板的形式讲述历史文化故事,使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