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电池电报和飞艇的发明(第3页)
"陈师傅说..."亲兵话音未落,那物事突然在箱中颤动。系在首尾的三十六根牛筋绳同时绷直,竟将整只木箱带得离地三尺!
台风季的飞艇工坊弥漫着鲸脂的腥香。李长风踹开竹门时,陈铁山正往气囊内层刷涂某种胶质。老匠人转身露出双臂的灼伤疤痕——那是测试防水涂料时被蒸汽烫出的印记。
"禀伯爷,用琼州椰油熬制的密封剂..."他颤抖着指向悬在梁间的庞然大物,那纺锤形气囊足有十五丈长,"能载三千斤铁器飞渡海峡!"
李长风突然拔出佩剑。寒光闪过,气囊侧面裂开条缝隙,露出内层纵横交错的鲸须骨架。"还不够。"剑尖挑起块未干的胶泥,"我要能横跨东海的'云舟'。"
秋分·崖州试飞场
九座新建的氢气塔在朝阳下闪着冷光。陈铁山改良的第三代飞艇"鲲鹏号"正在充气,涂着红漆的柚木吊舱里装着特制的气压计——玻璃管内漂浮的是水银与南洋树脂的混合物,能抵御高空严寒。
当李长风挥动令旗时,三百名赤膊汉子同时松开锚索。巨大的阴影掠过观礼台,惊得琉球使节打翻了茶盏。飞艇在升至两百丈高度时突然转向,旋翼卷起的气流将椰林吹成绿色的浪涛。
"转向太慢。"李长风眯眼望着天际的黑点,"我要能逆风而行的'云蛟'。"
陈铁山连夜拆解了气囊结构。七日后,新式的分舱设计让"应龙号"在飓风中安然无恙——十八个独立气室用鲸须薄膜分隔,即便破损五处仍能维持浮力。
小雪·马尼拉至泉州首航
郑沧浪站在"云鹏号"的玻璃舷窗前,看着脚下的商船队变成玩具大小。当飞艇穿越台湾海峡的锋面气流时,新设计的陀螺稳定仪让吊舱始终平稳如陆。随行的暹罗商人趴在窗边呕吐,却仍死死抱住装满香料的箱子——这趟空运的利润是海运的二十倍。
"降帆!是明军妖术!"西班牙商船"圣母号"的水手长在甲板上尖叫。当三百丈长的阴影笼罩桅杆时,船长跪地画着十字——他看见吊舱底部开启的舱门里,露出黑洞洞的轰炸口。
大寒·紫禁城
崇祯帝摔碎了第十一套茶具。通政司刚呈上的奏报记载着,李长风的飞艇队七日间运抵辽东十万石军粮。而此刻,户部"漕运损耗五成"的账本正在炉火中蜷缩成灰。
惊蛰·三亚云港
陈铁山望着新建的系泊塔群。十二艘改进型飞艇正在装货,其中"云鲸号"的吊舱甚至配备了蒸汽驱动的升降平台。学徒抚摸着新制的《航空气象图》追问:"师父,伯爷说的'同温层航道'究竟在何处?"
老匠人将竹蜻蜓抛向东风,惊起成群信天翁:"总有一日,这九州的风云都会为侯爷的云舟指路。"他转身时,腰间的铜制高度计正巧映出旭日,表盘上"海拔三千丈"的刻度泛着血色的光。
喜欢明风再起请大家收藏:()明风再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