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去国子监报到
我勒个去。
这上联的难度堪比“望江楼”。
按字数算,一共有七个字;按字体结构看,每个都是宝盖头。
想要对出工整的下联,每个字必须偏旁部首一样,而且意境和语义连贯。
沈淮知道下联。
可他却故作愁眉的看着李祭酒,“师伯,您可真会出题。”
“师侄能对出“望江楼”这样的千古难对,师伯相信你也能对出此联。”说着,还亲自给沈淮添茶,“来,先喝杯茶解解渴,今日有的是时间,不急,不急啊。”
沈淮:“……”
我谢谢您咧!
谢道珩听言,则意味深长的瞟了李祭酒一眼。
李祭酒笑着给他添茶。
谢道行拿起茶杯,掩下心中的担忧。
“师伯,这么难的对子,若是没彩头,师侄动力不足怎么办?”
“哈哈,这个好说。”李祭酒从一旁书架抽出一本书籍,“此乃前朝方大儒弥留之际所着,里面记载了他的生平。”
沈淮看向谢道珩,“老师,这方大儒……”
谢道珩解释道,“方大儒是前朝第一个三元及第之人,他在治水方面很有一套,连你师祖都对他赞不绝口,此籍乃是孤本。”
孤本?
沈淮双眸发亮。
他还没拥有过孤本呢。
李祭酒见沈淮对孤本感兴趣,大方道,“你若对出下联,此书籍便赠与你做彩头了。”
“多谢师伯。”沈淮瞬间斗志盎然。
他故作沉思了一会,“哎,有了,下联是惆怅忧怀怕忆情。”
惆怅忧怀怕忆情!
李祭酒和谢道珩各自默念了一遍。
细品间发现意境与上联的寂寞孤独意境高度契合,而且语义也连贯,比之前的“退还莲迳返逍遥”对子更为工整。
前者不管是结构、意境还是连贯,都很贴切。
后者嘛,结构对了,但意境不连贯。
“不愧是师弟高徒,才思敏捷,长江后浪推前浪。”李祭酒笑着把孤本递给沈淮,“老夫说话算话,此籍便当彩头赠予师侄了。”
“师伯慷慨,晚辈甚是欢喜。”
沈淮高高兴兴的接过孤本,并宝贝的抱在怀里,“老师,要不你也出一题?”
谢道珩乐了,“你这般积极,莫不是嫌彩头不够?”
“好东西,谁会嫌多呀。”沈淮催促道,“老师快出题吧。”
谢道珩沉思了片刻,“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师弟,你这上联可不比我的简单,你打算拿什么当彩头啊?”李祭酒刚舍出一册孤本,怎么也要师弟出出血。
谢道珩摸了摸腰身,最后掏出两张五百两银票。
“我没师兄富有,全身上下只有这些黄白之物了。”谢道珩大言不惭的把银票拍在桌上,“徒儿,你不会嫌弃为师寒酸吧?”
沈淮连连摇头。
开什么玩笑。
那可是白花花的一千两银子。
李祭酒暗自‘呵’了一声,静静的看着师弟表演。
“老师,弟子想好下联了。”沈淮开口,“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好!”谢道珩激动拍手,“这两张银票,现在归你了。”
“谢谢老师。”
沈淮快乐的收下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