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庐江观星,深层剖析(第3页)
这些,是我利用有限的知识和资源,在崇文馆指导下,让工匠们秘密试制出来的“强效引火剂”。
它们的燃烧效果,远超这个时代普通的火箭、火把。
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能产生类似“猛火油”的效果,遇水不灭,附着力强。
如何在不暴露自身秘密的前提下,将这些“改进型”的引火技术,传递给江东,并应用于即将到来的大战?
直接交给周瑜?
风险太大,难以解释来源。
或许,可以通过鲁肃,以“偶然得之的西域奇方”或者“墨家失传之术”的名义,提供一些关键的配方或样品?
或者,更稳妥的方式,是让玄镜台的暗线,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技术或材料,以“意外发现”或“民间献策”的方式,送到黄盖或者某个负责军械制造的将领手中?
后者似乎更安全,更能隐藏我的角色。
但这需要精确的时机把握和周密的计划。
我必须确保,这项技术能够被采纳,并且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不引起对来源的过度怀疑。
这其中的平衡,极难掌握。
我重新摊开一张空白的绢帛,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简语,开始梳理思路:
一、 联盟达成:
继续通过鲁肃渠道,谨慎给出周瑜、孙权需要的信息,坚定其抗曹决心。
同时,配合孔明的公开外交。
二、 情报支持:
玄镜台需全力监控曹军动向,特别是疾疫发展、粮草运输、将领心态变化。
同时,密切关注江东内部,尤其是周瑜的战略部署。
三、 关键节点:
赤壁、乌林、华容道,需重点关注。
长江水文、风向变化,需持续观测预测。
四、 “科技”介入:
寻找安全、合理的途径,将改进型引火技术引入江东水师的作战计划。
备选方案:鲁肃渠道(风险中)、暗线“献策”(风险低,但时机难控)。
五、 自身定位:
明面上,继续扮演好“副使”和“参军”的角色,辅佐孔明,参与军议。
暗地里,通过玄镜台,影响战局走向,确保刘备集团利益最大化,同时保护核心人员(特别是“暗线”撤离的人员)。
烛火噼啪一声轻响,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
窗外,已是深沉的黑夜,唯有江水奔流之声,隐约可闻。
这一局“庐江观星”,让我对眼前的棋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与迷雾,但我的心中,却已点亮了一盏名为“策略”的明灯。
我收起地图和密报,吹熄了蜡烛,只留下窗外微弱的月光洒入。
赤壁,这场即将决定天下走向的大战,我陆昭,不仅要做一个旁观者,更要做一个悄然拨动命运齿轮的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