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陆则衍的“视频助攻”·罕见病的影像对比
苏怀瑾刚回答完德国医生关于茶包成分的提问,台下又举起一只手。这次是坐在前排的法国神经科专家皮埃尔教授,他推了推金边眼镜,语气带着学术讨论特有的审慎:“苏医生,您提到的慢性病管理很有启发,但慢性病毕竟进展缓慢。我更关心的是——中医对疑难杂症,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否有确切疗效?比如多系统萎缩,这类疾病在西医领域目前仍属不可逆,中医能做什么?”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多系统萎缩是公认的医学难题,患者会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血压波动、运动障碍等症状,西医除了对症支持治疗,尚无有效干预手段。这个问题像块投入湖面的石头,让原本缓和的气氛又紧绷起来——连艾伦教授都放下了笔,目光落在苏怀瑾身上。
苏怀瑾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对着身后的技术人员点了点头。会议厅中央的大屏幕暗了一瞬,随即亮起黑白造影画面——那是老顾治疗前的吞咽造影视频。
画面里,造影剂像凝固的胶水,堵在咽喉处迟迟不下。老顾每用力吞咽一次,喉结就剧烈滚动一下,造影剂却只在咽喉口晃了晃,有小半还顺着气管反流上来,引发他剧烈的呛咳,肩膀都咳得发颤。监测仪的波形图在旁边跳动,吞咽反射的峰值低得几乎贴在横轴上,像条奄奄一息的鱼。“这是治疗前的影像,”苏怀瑾的声音轻轻响起,带着对病例的熟稔,“老顾当时连喝口水都会呛,体重半个月掉了5斤,西医评估‘自主进食能力丧失’。”
她按下暂停键,指尖在屏幕边缘轻轻敲了敲:“我们给老顾用的是‘附子理中汤温阳散寒+艾灸足三里健脾+渐进性起立训练’的联合方案——中医认为他属‘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才导致吞咽无力;西医监测则重点关注他的立位血压和吞咽反射阈值,避免调理时出现低血压晕厥。”
话音刚落,她按下播放键。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一周后的造影:同样的吞咽动作,喉结滚动变得平稳,造影剂不再反流,顺着食道缓缓向下流动,像终于找到河道的溪水,虽然速度不快,却稳稳地滑入胃里。老顾的呛咳消失了,嘴角甚至隐约有了点放松的弧度。旁边的监测波形也明显变高,峰值比之前提升了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