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30章 慢性病模式的爆点·国家级试点

初夏的阳光透过健康管理中心诊室的玻璃窗,温柔地洒在苏怀瑾身上,给她白大褂的边缘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她正微微俯身,仔细观察着老王伸出的舌头,神情专注而认真,连额前垂下的一缕碎发都忘了捋。

“王叔叔,您看,”苏怀瑾拿起一根消毒后的压舌板,轻轻点了点老王的舌苔,“天慢慢热起来了,湿度也大,您这痰湿体质啊,到了夏天就容易生湿热。您最近是不是觉得早上起来嘴里有点发苦,身上也更容易觉得黏糊糊的?”

老王咂咂嘴,仔细回想了一下,连连点头:“哎,还真是!苏医生您这眼睛跟显微镜似的,我昨天还跟我老伴说呢,怎么一到夏天就格外爱出汗,身上总不清爽。”

苏怀瑾直起身,眼里带着温和的笑意:“所以呀,我在您平时喝的山楂荷叶茶里,稍微加了点杭白菊。这杭白菊性子温和,清热又不伤胃,泡出来的茶还带着点清香,喝着更爽口,您试试,看看会不会觉得舒服些。”她说着,拿起桌上的电子病历本,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记录下调整的细节:“痰湿夹热证,原方山楂荷叶茶基础上加杭白菊5g,每日一剂,代茶饮。嘱忌辛辣油腻,多食冬瓜、绿豆等清热利湿之品。”

镜头悄悄拉近,摄像机的红灯在角落里不显眼地亮着,将她认真的侧脸和病历本上清晰的辨证分析都收入画面。这是央视《新闻联播》的采访团队,已经在中心蹲守了两天,就为了捕捉最真实的诊疗场景。

旁边的诊查床上,陆则衍正将老王的手机连接到中心的系统终端,屏幕上立刻跳出老王近一个月的血糖、血脂监测曲线。他指着其中一条略微上扬的曲线,对老王说:“王叔叔,您看您这血糖控制得很稳定,连续三周都在达标线以内,继续保持!”

他话锋一转,指向另一条曲线:“不过呢,您这甘油三酯还是有点偏高,比上个月稍微涨了一点。估计是前阵子您小孙子回来,您跟着多吃了两顿红烧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