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芸 作品
第143章 福县的干货市场(第3页)
不要票的东西,价格上涨是人之常情。
更重要的是,对于宋海建来说,想要捕捞这普通海鱼太简单了。
出售鱼干这条路,其实更多的是为以后做铺垫。
他并不着眼于当下的得失。
事实上,如果不是目前的冰块太难得,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那他在打通福县的渠道后,完全可以把新鲜海鲜也卖到这里。
可既然卖活鲜不切实际,那就先把干货的市场先占据了。
等以后海鲜干货有了成熟的市场,他家的干货也算是“老
字号”了。
庄周听着他的盘算,也从中嗅到了商机,自然转忧为喜。
说白了,宋海建自己愿意在前期干赔本的买卖,来开拓市场,他就只管等着时机成熟收获成果就行。
等大家都习惯了吃鱼干,他再从宋海建这里进货,拉到黑市去不要票地卖,多少都是一个新进项。
等福县供销社的采购主任到来,两人默契地停止话题。
“现在供销社的鲜鱼都是河鱼,价格呢,是三角五毛钱。既然你说这个鱼干的定价,不能比鲜鱼高,那就只能卖三角钱了。”
“这样一算,那供销社从你这儿进货,可就只能开到二角钱一斤了。”
采购主任说完后,仔细观察宋海建的神色。
宋海建苦笑:“价格方面,我可以听您的。只是这数量……”
“那得看你们一个月能出多少鱼干了。”采购主任很爽快地说。
他们这交易是一月一次,也省得天天跑,毕竟是干货嘛,本身就需要时间去加工。
“我事先算过,一个月大概能出五千斤的鱼干。”
一斤鱼干需要四到五斤鲜鱼制作,而他一次出海,能捕捞至少五千斤的杂鱼,也就是能制作一千斤左右的鱼干。
也就是只需要抽出五天时间,捕捞五船杂鱼,就能解决这边的需求。
这时间差不多了。
五千斤的鱼干除去各种成本,一个月能挣四百块钱左右。
对于宋海建而言,这个利润很低,但对母亲冯玉芬来说,就算一笔大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