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就想来礼部做事,顺便瞧瞧那位胡大人(第2页)
朱元璋一听这话愣住了。
“什么?”
“三个人?”
“不对啊,这过线的几百人中,报礼部的只有三个?”
“你是不是在骗我?”
朱元璋心中立刻觉得事情不对劲,看着张筹的眼神像是在审视一个重罪犯人。
朱元璋散发出的威压,绝非玩笑。
他这一瞪眼,早已心虚且以为大祸临头的张筹瞬间崩溃,直接跪下连声说道:“臣有罪!臣有罪!”
看着张筹这副狼狈模样,朱元璋感到头痛不已。
他实在难以相信,礼部竟然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分明有问题!
要知道,往年能进入礼部为官,那是家族荣耀,而如今,礼部却失去了吸引力?
朱元璋突然想到,今天来时居然没见到胡惟庸。
作为主考官,他应该最清楚其中的隐情。
找他准没错!
心念至此,朱元璋用脚尖轻轻踢了踢张筹。
“好了,别担心,这事不怪你,你起来说。
”
听到这话,张筹颤巍巍地站起身。
那额头上的冷汗和脸上的泪痕,让朱元璋忍不住摇头。
怎么会让这样的人担任礼部尚书?
想到这里,朱元璋叹了口气,这都是自己的错。
杀戮太重,无人可用,这才便宜了张筹。
算了,先这样吧,至少张筹还懂畏惧,总比那些不知尊卑、毫无敬畏之心的人强。
“对了,惟庸在哪?”
张筹一听,立刻紧张起来。
胡大老爷自然不在礼部,可张筹哪敢直接告发胡大老爷,急忙支支吾吾地找借口。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惟庸八成又在偷懒了。
---
对于胡惟庸,朱元璋很信任。
他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老兄弟,能力强且行事谨慎。
朱元璋微微点头表示知晓胡大老爷不在礼部而在偷懒的情况。
至于惩罚?
胡大老爷是他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有什么好罚的?
渐渐地,朱元璋意识到胡大老爷的行事风格。
他平时尽量避开,甚至做出一些惹人不满的事,但绝不会在大事上马虎。
比如这次官员招考,虽然学子们不满,但皇帝和六部官员都认可。
胡大老爷其实是在避嫌、自我贬低。
起初,朱元璋对此有些不悦,觉得这显得自己心胸狭隘。
后来一想,加上儿子的劝导,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胡大老爷无论做什么,都让人觉得他有容人的气度。
他的行为虽看似自我贬低,但实际上并未触犯法律,最多只是名声不佳罢了。
因此,作为儿女亲家,朱元璋并不担心他会给儿媳或胖儿子带来麻烦。
想到这里,胡大老爷反而显得更加贴心。
得知胡大老爷又去摸鱼,朱元璋装作没听见,只挥了挥手示意大家继续做事,自己则走向后堂。
张筹松了一口气,擦了擦汗,感慨幸好没出卖胡爷。
他的话被旁边的官员听到,对方不仅没反驳,还点头表示赞同,显然也觉得胡大老爷深受皇帝宠信。
这种公然翘班的行为,在皇帝面前竟如无物,这才是真正的圣眷正浓。
这样的官员榜样,混成胡大老爷这样,才是值得的。
然而,众人还没多想,外间传来梆子声,面试开始。
在知道朱元璋在后堂的情况下,官员们不敢怠慢,整理好衣冠后坐下,张筹随即命令带第一个考生进来。
随着喊号声,一位身穿锦袍的学子被带入考场。
李道济站在礼部官员面前,双腿虽然微微颤抖,却努力维持镇定,这让在场的官员心中对他不由自主地增加了几分评价。
不管他是否真的坚强,能够在十几位官员注视下保持这样的状态,对一名考生来说已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