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戒溺奶头乐(第2页)
抱着《资治通鉴》的老者是史官后裔,他翻到汉武帝纪说:
"汉武帝喜好神仙方术,尚且知道'使用要有节制',如今的普通人反而没有节制。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瘾者从刷一小时到刷十小时,就像汉成帝沉迷赵飞燕,隋炀帝迷恋广陵花,逐渐陷入无法返回的境地。更可叹的是,《颜氏家训》说'幼年学习的人,如同日出的光芒',如今的孩童还不认识《三字经》,先学会拍短视频,这不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实在是'羊还没入圈就先迷路了'。"
拿着神经科学图谱的西医传人,按着图谱讲解:
"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dmn)在深度思考时最活跃,而刷屏时这个网络会被抑制。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证明,持续娱乐会导致dmn萎缩,人将失去内省能力,如同行尸走肉。这就像农田长期种植经济作物,土地必然贫瘠——奶头乐种的是'即时快感',收获的是'精神荒漠'。《黄帝内经》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如今的'久刷',伤的是灵魂的元气。"
第三章 破茧之术:重建精神免疫系统
忽然有位采菊翁从东篱走来,拿着《陶渊明集》笑着说:
"陶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其中的真意,恰恰是破局的方法。我效仿他'心远地自偏',设立'三不刷'戒律:吃饭时不刷、睡前不刷、独处时不刷。更创造'替代种植法':当手想触摸屏幕时,改握毛笔写《心经》;当眼睛想盯着屏幕时,改看庭院中竹影摇曳——要知道'屏幕外有真南山,短视频里无东篱'。西方人梭罗居住在瓦尔登湖,说'人类已成工具的工具',如今应当效仿,做工具的主人。"
穿着僧衣的老者曾驻锡灵隐寺,他捻着佛珠说: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今人的心住在屏幕上,怎能不迷惑?我传授'观屏四问':这次刷屏为了什么?刷屏后得到什么?不刷会失去什么?十年后看这次刷屏,值得吗?从前慧能听客人论经而开悟,如今人可设'闻机而悟':每当手机提示音响起,先问'这是法音,还是魔音?'更有妙喻:屏幕如镜子,本可以照物,若人自己迷惑于镜中幻影,不如打碎镜子观看真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携带沙漏的老者精通计时术,他把沙漏放在案上说: "我创制'黄金三时法':每日清晨三小时为'圣域时间',不接触任何娱乐;午间三小时为'俗世时间',可以有限刷阅;晚间三小时为'修省时间',用书籍代替屏幕。西方人富兰克林的'时间账簿'法与此相通,他每天问'今天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我则加一问'今天屏幕消耗了几小时?'更有'时间货币化'算法:假设时薪50元,刷一小时短视频就'消费'50元,问自己买到了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