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122章 向外求(第2页)

向外求与社会发展

观世叟笑答:“向外求之途,虽有人误入歧途,但不可否认其推动社会进步之功。《管子·牧民》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若无商人行商四海,互通有无,何来物阜民丰?若无学子远游求学,交流思想,何来文明昌盛?近代以来,魏源着《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鼓励国人向外学习,此等远见,方开启中国近代化之先河。”

明理子展开论述:“科技之发展,更离不开向外探索。《考工记》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从鲁班观飞鸟造木鸢,到万户飞天实验,再到如今人类探索宇宙、深海,皆因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追求。若人人皆闭门‘向内求’,岂有今日之便利?爱迪生历经千次实验发明电灯,莱特兄弟观察鸟类飞行造出飞机,这些伟大成就,皆是向外求的硕果。”

向外求与个人成长

问津生若有所思:“如此说来,向外求确有其用。但于个人而言,如何避免在向外求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明理子正色道:“向外求与向内修,本应相辅相成。《孟子·尽心上》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向外求知识、求机遇,可丰富阅历;向内修品德、修心性,可守住本心。苏轼贬谪黄州,既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又于赤壁之下感悟人生,写下千古绝唱,正是内外兼修之典范。”

观世叟举例道:“玄奘西行取经,历时十七载,穿越荒漠,翻越雪山,九死一生。他不仅带回大量佛经,更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中,开阔胸襟,成就一代高僧。此等向外求法之行,既为弘扬佛法,亦为锤炼心性。若只知闭门诵经,焉能有如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