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作品

第106章 止贪论(第2页)

我惊惧地说:“先生如此剖析贪婪,使弟子知道贪婪的形相万千,而根源都在‘不知足’。请问止息贪婪的方法,可有要诀?”

先生指着案头的彝器说:“你看这器物,腹部圆鼓能容纳,底部却有漏孔,古代的智者制作器物来象征道理,说‘满了就会溢出,溢出就会倾覆,唯有虚空能接受,唯有残缺能保全’。止贪的关键,在于‘知止’与‘观化’。《大学》首章说‘知道应止之处而后才能安定’,不是止息事情,而是止息心中的妄求。从前孙叔敖告诫儿子,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而接受贫瘠的寝丘,因为那土地恶劣反而能长久保有,这是‘知止’的智慧。又应当学习庄周观蝶,知晓万物变化,没有固定的主宰,金珠财货,如同春梦,醒来时了无所得。《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都因为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误用各种妄想’,贪念就是妄想的根源,如果能观照‘能贪的心’与‘所贪的物’都如镜花水月,何来可贪之物?”

我说:“‘观化’的道理,弟子知晓,但面临财物时,欲望之心就会生起,如同飞蛾投烛,明知会灼伤身体却不能停止,怎么办?”

先生起身打开匣子,取出一方断砚,砚背刻有铭文“守黑”。他说:“你看见这方砚台吗?从前我友人在荒冢得到它,石质粗劣,但铭文值得玩味。止贪如同磨墨,起初觉得干涩,久了就会生润。方法有三:一是‘以理克情’,当欲望生起时,急忙思考‘财物并非自己所有,百年之后终归尘土,如今若贪求,就像暂时借用他人之物却据为己有’,《菜根谭》说‘让利比取利更精明,逃避名声胜过邀取名声’,就是这个道理;二是‘以危止欲’,思考‘贪婪的人如同洞穴中的蚂蚁,饱食而洞穴倾覆,如同被捕的野兽,得到肉而落入陷阱’,汉代杨震拒绝金子,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不是害怕人知,而是害怕心不安宁;三是‘以舍破执’,常行布施,小则给禽鸟喂食,大则救济困顿的人,如同良医放血,虽然失去少许,反而治愈沉疴。从前苏轼被贬儋州,散尽余财,与黎民共同饮食,才得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趣,这是施舍而后获得。”

稍停,先生指着窗外的东篱说:“你看陶渊明采菊的地方,霜菊满园,颜色可餐,但采满一把,不过供一日观赏,如果想把整个园子移归自己,就是愚蠢。世人贪多,如同想揽月入怀,捧水在手,只是徒然劳累。《庄子》记载‘鹪鹩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人的需求本自有限,所贪求的,都是分外之求。”

我说:“先生说‘以舍破执’,请问布施当有什么限度?如果遇到权势逼迫掠夺,应当强行舍弃来换取安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