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止贪论
时值仲秋,霜露初降。我拜访先生的书斋,见案头摆着一件青铜彝器,形制古拙,里面插着几枝野菊。先生正擦拭器物上的尘埃,指着上面的铭文说:“这是周穆王时期的物件,从前有商人拿百金来卖,我因‘器物虽古,若生贪念则宝物反成祸患’而推辞了。”我想起近日里巷中有富户因争夺家产而打官司的事,便问道:“先生常说‘贪念如火,不遏制则燎原’,但世人忙忙碌碌,多以追逐利益为能事,请问贪念从何而生?其危害如何?”
先生将拭巾放在一旁,指着窗外飘落的树叶说:“你看见木叶飘落吗?春生夏荣,至秋而凋零,这是自然之道。贪婪的人如同硬要让叶子不凋零,想要违背自然之理,其心乃生于‘不知足’的虚妄见解。《道德经》说‘知道满足的满足,才是永恒的满足’,世人不知足,于是把‘拥有’视为少,把‘得到’当作乐,如同饥饿的人吃蜂蜡,起初觉得甘甜,最终却导致腹痛。从前子罕推辞宝玉,说‘不贪婪就是宝’,并非厌恶玉的美好,而是知道‘宝’在自心,不在外物。”
我说:“先生说‘贪念生于不知足’,但看世间的富豪,金帛堆积如山,仍费心于锱铢小利,这是什么道理?又听说‘贪小失大’,如同麻雀啄米而堕入网中,人固然知道其危害,为何终究不能止息?”
先生取来茶灶煮水,见水汽蒸腾,便说:“你看这锅,火越猛水汽越急,贪念的炽盛,也如同这样。贪念未萌发时,如同泉水初涌,涓涓细流尚可止住;等到炽盛时,如同江河决堤,即使有智慧的人也无法抵御。《列子》记载齐人抢夺金子,‘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并非眼盲,而是心盲。富豪的贪婪,如同愚人端着满斛的东西,行走在狭径上,环顾左右担心倾覆,却还想增加斛中的东西——不知足的人,即使得到天下,仍会说‘尚未得到’。从前陶朱公三次聚积千金,又三次散掉,并非厌恶富贵,而是知道‘财富聚集则百姓怨恨,富贵过盛则自身危险’,这是通达者的观念。”
我说:“先生以锅中沸水比喻贪婪,可谓贴切。但弟子曾听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遇到饥寒交迫,没有财物就无法生存,该怎么办?又世上有‘贪名’‘贪权’的人,其危害与贪财不同吗?”
先生将茶注入茶盏,见茶汤澄明,便说:“你能分辨‘贪’与‘需’,可谓见微知着。饥饿求食,寒冷求衣,这是‘需要’,是顺应生存之道;饮食追求粱肉美味,衣着追求绣纹华服,并且想积攒万世,这是‘贪婪’,是违背天道的灾殃。从前黔娄子推辞鲁君的征聘,穿着破旧的衣服,食用粗蔬,说‘甘愿享用天下的淡味,安于天下的卑位’,这是知道‘需要’的界限。至于‘贪名’的人,如同叶公好龙,名声到来而实质丧失;‘贪权’的人,如同猩猩嗜好饮酒,权力聚集而自身殒灭。汉灵帝卖官鬻爵,魏忠贤专权柄政,都把权力当作谋利的工具,最终导致国破身灭。大抵贪婪有五种相状:一是‘饕财’,见利忘义;二是‘溺色’,如同砍伐性命的斧头;三是‘殉名’,如同买椟还珠;四是‘窃权’,如同抱火放在柴堆上;五是‘耽欲’,如同饮毒酒解渴。这五种情况,如同毒蛇咬足,应当当机立断,不然毒入骨髓,后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