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8章 玄奘万里取真经(第2页)

三、高昌王的「求法同盟」

走出沙漠后,玄奘来到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高昌王麴文泰是虔诚的佛教徒,听说唐僧来了,亲自带着王妃、大臣出城迎接,还把他请到王宫的重阁宝帐中供养。《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麴文泰对玄奘说:「弟子愿以全国财力供养法师,求勿西去。」

玄奘拒绝了,坚持要去天竺。麴文泰于是想出一招——把他软禁在王宫。玄奘便开始绝食,三天后水米未进,奄奄一息。麴文泰被他的决心感动,跪地谢罪:「任法师西行,弟子愿结香火因缘。」两人于是在佛前立誓:玄奘回国时要在高昌讲经三年,麴文泰则为他准备了「法服三十具,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绫绢五百匹」,还写了二十四封介绍信给沿途各国国王。

离开高昌时,麴文泰派了二十五名随从、三十匹马护送,还让一个叫欢信的小沙弥做他的弟子。这支小小的求法队伍,从此踏上了更艰险的旅程——他们翻越天山山脉的凌山(今帕米尔高原),那里「风雪杂飞,虽履重裘,不免寒战」,随行人员冻死过半,连玄奘的弟子欢信也没能挺过去。

四、那烂陀寺的「大乘天」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玄奘终于抵达天竺的那烂陀寺(今印度比哈尔邦)。这座佛教最高学府已有七百年历史,当时有僧人一万多人,主持戒贤法师年近百岁,早已不讲经,但听说玄奘来自东土,特意为他开讲《瑜伽师地论》,一讲就是整整一年。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成为寺中十大高僧之一。他不仅精通大乘佛教,对小乘经典也了如指掌。有个叫般若毱多的小乘论师写了本《破大乘论》,声称无人能驳倒,玄奘于是写了《制恶见论》反驳,论点精辟,让般若毱多哑口无言。

最精彩的是曲女城辩经。戒日王为玄奘举办大法会,邀请天竺十八国国王、三千多僧人参加。玄奘登上讲坛,宣讲大乘教义,并声明:「若有能破我一字者,愿斩首相谢。」结果十八天过去,无人敢应战。《大唐西域记》记载,当时「众人欢喜,咸称大乘天」,玄奘从此被尊为「大乘天」,名震天竺。

五、载誉归国的「佛经翻译家」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玄奘决定回国。戒日王为他举办了盛大的送别仪式,送他「大象一头,金装鞍辔,骏马三十匹」,还派士兵护送。他走的是南路,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抵达长安。

长安城万人空巷,迎接这位传奇僧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载经像于上,金棺银椁,绮绣幢幡,震耀天地」,光是搬运佛经就用了二十匹马。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宫接见他,感慨地说:「法师孤征天竺,今得归来,可谓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