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2章 江东造船业(第3页)
这种矛盾在朝堂引发争议。大臣陆凯上书《谏吴主疏》:“今民力困穷,所在赋敛,捶楚(chui chu,杖刑)妄加,老幼饥寒,家户菜色。”(如今百姓穷困,赋税繁重,刑罚滥用,老少饥寒交迫。)但孙权为维持海上霸权,始终未能放弃造船国策。
五、历史余响:海洋文明的星火
孙权的海洋战略,虽未改变三国鼎立格局,却为中国海洋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开创的航线,成为后世“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基础;水密隔舱、平衡舵等技术,更影响了全球造船业发展。
但历史的吊诡在于,东吴的海洋优势最终未能转化为胜势。西晋灭吴时,王濬(jun)的楼船“以木筏破铁索,以火炬熔铁锥”,顺江而下直捣建业。《襄阳耆旧记》记载,城破之日,孙权当年建造的“长安”号楼船,正闲置在江边,船身腐朽,帆樯(qiang)尽毁。
结语
东吴的造船业,是乱世中“以海求生”的极致实践。孙权以惊人的魄力将海洋纳入战略版图,却因过度透支民力,埋下政权衰败的隐患。这场海洋野心与民生现实的博弈,揭示了一个永恒的命题:任何伟大的工程,若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初心,即便能显赫一时,也终将在历史的浪潮中归于沉寂。而那些在船坞中诞生的技术火种,却穿越千年,照亮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