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旌表石碑和被敲竹杠(第3页)
用两种布雷方法,一种垂直跳雷式针对探险队马匹,将子弹嵌入胡杨木凹槽,弹头朝上,底部钻孔插入燧石片,用驼铃弹簧连接燧石与绊线,子弹周围插骆驼刺,覆盖风滚草,羊肠线横跨小路,绊线牵动弹簧,燧石摩擦子弹底火引爆发射。绊发触发子弹向上45度射入马腹,可以制造恐慌。
还有一种水平散射式用于封锁洞口窄道。胡杨木制滑轨,并列固定5发子弹,弹头朝外,坎儿井棘轮改造成联动击锤,连接石板压力板。踩压石板后,棘轮释放击锤依次撞击子弹底火。压力板触发多颗子弹横向散射,覆盖3米宽度。弹道交叉点设在15步外,这个正是探险队持火把照明距离。
想了想,王月生又布置了一种延时惊扰装置,对周围居民进行心理威慑。其原理就是利用日晒温差触发冷枪,制造“闹鬼”假象。中空胡杨木筒内嵌子弹,底部用羊油封存燧石粉。正午筒内温度升高,羊油融化,燧石粉落入底火区。热胀冷缩导致木筒变形,挤压燧石引爆子弹。无规律的枪声平时可以警告附近居民不要随意靠近,还可以促使探险队疑神疑鬼放弃行动。
王月生算了一下最后的工程成本:
封堵10平米洞口,厚0.5米的材料成本的水泥2吨约1000元;砂石6立方米,就地采集,运输费约300元;钢筋200公斤约800元;防冻剂50公斤约500元;工具约2000元;总计不含人工约4600元。人工成本20人x10天x150元\/天=3万元。这样算来,封堵洞窟的单洞成本大概3万人民币一个,也就是说他这次通过流水作业,滚动施工,用了25天,花了二百多万封了近80个洞窟。
好在大头的人工成本基本都被用劳工通过采购后世带来的物美价廉的生产和生活物资收回来了,所以即便算上王月生捐给官府的那些物资和银两,总体也还可以接受。
于是,在跟当地的村民进行了最后的联欢后,第二天,在当地人依依不舍的挥手中,商队重启了回家之路。至于守窟人老喇嘛桑吉,最一开始知道王月生的计划后,就双手合十连颂佛号口称善哉,更是答应自己在外围重挖洞窟,居住下来,远远守护这里。
商队这次是轻装疾行。因为王月生答应在星星峡给商队补充前面答应的那些紧俏货,所以李掌柜当机立断把从俄罗斯带来的货物全在本地巴扎抛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