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缸子肉与定向雷(第2页)
碎冻羊肉后世约30元\/斤,耐储存的土豆、胡萝卜占蔬菜总量70%,洋葱调味。10人一组配2口铝锅,1锅煮抓饭(45分钟\/30人份),1锅炖汤。烤馕提前一夜由老人指导批量制作,炭火余温保温。羊骨熬汤底,菜叶喂施工队的驴,实现“零浪费”。
有种理论称日均4700大卡摄入可支撑10小时\/日高强度劳动,如挖渠、运石。王月生按照每日每人重体力劳动需摄入4000-4500大卡,蛋白质≥100g,脂肪≥120g,碳水≥500g的营养需求,以馕、抓饭、羊肉汤为基础,加入现代高热量食材土豆,安排了一日三餐为:
早餐6:00-7:00,主食:热馕(现代面粉+传统酵头)+奶茶(砖茶+奶粉+盐+维生素b\/c片粉末预防冬季坏血病)。蛋白质:煮鸡蛋每人1个,现代提供。热量:约800大卡\/人。
午餐12:00-13:00,主菜:羊肉土豆抓饭(冻羊肉碎+胡萝卜+洋葱+土豆丁+大米,羊油炒制)。配汤:鹰嘴豆蔬菜汤(干豆+胡萝卜+盐,补充植物蛋白)。热量:约1500大卡\/人。
晚餐18:00-19:00,主菜:烩面片(现代面粉制宽面+炖鸡块+土豆+干辣椒)。加餐:糖渍杏干(现代糖+当地果干,快速补糖)。热量:约1800大卡\/人。
晚上还安排了人值夜,提供的宵夜是馕夹葡萄干核桃泥,这种高脂肪食物可以缓释能量,能顶整晚。
至于这种思想工作的效果嘛,九成的村民都表示“比家里吃得更饱、有肉味”。
王月生发现自己在这种思想工作方面还是很有天赋或者说热情的。他还开发出将美食与奖励结合的做法,做了一批老式的那种厚壁500毫升容量的搪瓷缸子,每天拿出10个缸子,从羊肉碎里挑出5见方大块羊肉,冷水浸泡2小时去血水,冷水下锅,煮沸后撇去浮沫保留原汤,将羊肉、黄萝卜块、恰玛古块(芜菁)、整颗皮芽子(洋葱)切碎,放入搪瓷缸子,倒入撇净浮沫的羊肉汤,加姜片、黑胡椒粒、盐,盖上缸盖,置于炭火或馕坑边缘,文火慢炖2-3小时。
对,就是后世在喀什、和田等地广为流传的缸子肉。每天由现场工人集体票选出10个最卖力气的奖励一份。因为整个工程持续了近一个月,大家互相竞赛,也有一部分谦让的原因,最后几乎每个上工的壮劳力都拿到了一份,有人甚至攒下两三个这样的缸子,士气颇为高昂。
王月生的缸子肉大受欢迎。不过他头脑一热有天推出的后世大盘鸡,因为里面的辣椒和花椒,却不为前世这些村民所喜,弄得他挺尴尬。
其实,除了技术员和指导员(半个)的工作外,王月生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色:工兵。他要用地雷把这些封堵的洞窟再加上最后一道保险。
就是在19世纪末的技术条件下,结合当时已有材料和后世定向雷,如18cyore的原理,设计一款符合时代背景的“伪定向雷”。
定向雷是通过曲面装药和预制破片,使爆炸能量和破片集中向特定方向释放。王月生的土版定向雷的原理,是将数百枚铁钉和碎铁片嵌入沥青中,铺在手工锻造弧形铸铁铁板的凹面挡板内侧。凹面弧度参考抛物线用经验估算,无须精确计算。用1867年发明的硝化甘油与硅藻土混合的“达纳炸药”填充在凹面挡板后方,利用凹面聚焦爆炸冲击波,类似原始聚能效应。雷体背部用木板或薄铁皮封闭反向泄压,以确保爆炸能量主要向前释放。